華人導演李安2005年執導的電影《斷背山》,描述了兩個男人之間的情愛故事,影片在威尼斯電影節奪得金獅獎,在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八項提名,并奪得了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與最佳電影配樂三項大獎。
在懷俄明西部,年輕的牛仔杰克與恩尼斯在牧場相識,杰克健談,恩尼斯內斂,二人在人跡罕至的斷臂山深處,每天重復著單調而艱苦的牧羊工作,有時候不得不同宿一頂小帳篷,終于有一天,在酒精與荷爾蒙的作用下,他們之間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兩個人此后彼此相愛。
二人過著夫妻般的生活,一個做飯,另一個放羊,篝火邊長談,帳篷內歡愛,在高遠寂寥的斷背山中度過了一段最美的夏日時光。
放牧結束后,迫于世俗壓力,杰克與恩尼斯依依不舍地分離,二人分別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四年后二人終于重逢,時光的流失并未沖淡二人心中熾熱的情感,在隨后的十幾年中,杰克與恩尼斯每年都定期約會“釣魚”,也承受著巨大偏見和世俗壓力。
后來杰克意外身亡,恩尼斯來到了杰克父母的農場,想把杰克的骨灰帶回到二人初識的斷臂山。在杰克的房間里,他發現了一個秘密:初識時他們各自穿過的襯衫被整齊地套在了同一個衣掛上。
恩尼斯潸然淚下,那一刻,他意識到杰克是多么愛他,而自己又多么深愛杰克,但不管這份愛如何濃烈,最終見證他們愛情的只有那座壯美蒼郁的斷臂山。
影片上映后引起強大反響,在社會也掀起了對同性之愛的大討論,同性戀一直被主流觀念所排斥,但在我國古代,有很多同性戀情的故事,并且古代那會,對待同性戀的態度甚至比西方還寬容。
《詩經·山有扶蘇》里講:“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里面所說的子都是春秋第一美男子,養浩然正氣的孟子曾贊嘆道:“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不知道子都長得漂亮的人,是不長眼睛的,子都也因為貌美而受到鄭莊公寵愛。
古時候同性戀,一方大多有一個過硬的標準,就是必須俊美,貌若女子,甚至比女人還漂亮。
古代第一個有記載的同性戀是龍陽君,是魏王的男寵,長得像美女一樣婉轉動人,后宮佳麗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魏王對龍陽君寵愛到什么程度呢?《戰國策》里記載,魏王與龍陽君同船釣魚,龍陽君釣得十幾條魚,竟然哭了起來,魏王驚訝地問其緣故。
龍陽君說,自己初釣得一條魚非常高興,后來釣的魚越來越大,便將先前的小魚丟棄,由此想到自己,四海之內,美人無數,魏王可能寵愛其他的美人,最后拋棄自己,所以流淚。
魏王聽了后很是感動,為了不讓龍陽君傷心憂慮,下令誰敢向自己推薦美人,就滅誰的族,以表對龍陽君的寵愛。
看看這對同性戀情,比異性戀情還真摯感人,所以古代那會把同性戀情又稱為“龍陽之好”。
龍陽君不僅艷名遠播,但絕不是個偽娘,他是魏國數一數二的劍術高手,還極具政治敏感性,經常代表魏國出使,外交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并且魏王死后,還能夠被新君倚重,不得不說此人之厲害。
咱們再說一段更感人的,漢哀帝是西漢第十三位皇帝,皇帝的謚號稱為“哀”的一般指君王早孤短折、德之不建,漢哀帝二十五歲就死了,在位僅七年,不過卻留下了一段千古流傳的同性故事。
漢哀帝喜歡的人叫董賢,一開始作為“郞官”的董賢默默無聞,并未引起漢哀帝的注意。有一天,董賢執勤,漢哀帝剛好看到,一見驚為天人,董賢這小伙子比六宮粉黛還要絕色,遂讓董賢做了自己的隨身侍從。
從此,漢哀帝對董賢極盡寵愛,同輦而坐、同車而行、同榻而眠,須臾不離左右,一月之內哀帝賞賜董賢一萬萬錢,震動朝野。
董賢雖為男兒身,但是卻比女人還貼心,史書里記載,董賢:“性柔和,善為媚”,性情柔和喜歡逢迎哀帝,并且極盡諂媚之能,漢哀帝為了他甚至愿意把江山拱手相讓,他們的愛情故事也十分浪漫。
有一次,漢哀帝醒來發現董賢還在熟睡,并且自己的衣袖被董賢壓在身下,漢哀帝想要起身,但不忍心打擾董賢,于是抽出佩刀斬斷了衣袖,然后悄悄出去,后來把同性戀稱為“斷袖之癖”,典故便出于此。
漢哀帝一想到自己死后沒有董賢的日子就十分傷心,于是提前在自己的皇陵旁建好了一座墳墓,用來作董賢的墳墓,希望能夠生則同床、死則同穴。
后來,漢哀帝死后,董賢遭到王莽為首的一眾大臣彈劾,董賢想到自己大禍臨頭,索性在家中自殺,既是躲避災禍,也為漢哀帝殉情,這對同性戀的愛情可謂最癡情的一對了。
其實,坐擁三宮六院,被美女環繞的封建帝王有很多好男色,比如漢高祖劉邦不僅有不少妃嬪,還有男寵,可謂男女通吃。
開創“文景之治”的英明皇帝漢文帝,一生厲行勤儉,衣服穿破了也舍不得扔,他還是《二十四孝》中為母“親嘗湯藥”的主角。
可這樣一位好皇帝卻有個男寵叫鄧通,漢文帝在鄧通身上花的錢不計其數,二人不但出雙入對,還同床共枕。
漢文帝允許鄧通開銅礦、鑄私錢,原本貧寒的鄧通從此富甲天下,鄧通沒啥大本事,但有一套阿諛奉承的本領,善于取媚漢文帝,漢文帝患癰,鄧通就為他吸吮患處。
不過漢文帝死后,太子繼位,即漢景帝,立馬把鄧通革職查辦,鄧通最后身無分文、餓死街頭。
咱們再講一段有意思的故事,和珅是乾隆帝身邊的寵臣,仗著乾隆的寵信,作威作福二十幾年,長盛不衰,說起二人關系還有這么一段曖昧的故事。
《清代外史》里記載,乾隆當太子時,一次進宮,看到父皇雍正的一個美麗妃子正對鏡梳妝,一時興起,從后面用雙手捂住了那個妃子的眼睛,乾隆當時正值弱冠年華,可能只是少年性情,開個玩笑。
可這個妃子受了驚嚇,順手拿起梳子便往后打,剛好打到乾隆的額頭。第二天,雍正看到乾隆額頭上的小傷痕,一再追問,乾隆說出了原委,沒想到這事被太后知道了,太后認為那個妃子調戲太子、有失大體,于是賜帛令其自盡。
乾隆知道后,覺得對不起那個妃子,就用朱砂在妃子的頸上點了一下,悲痛說道:“我害爾矣,魂而有靈,俟二十年后,其復與吾相聚乎”?
二十幾年后,乾隆早已登基為帝,有一次外出,倉促之中找不到黃蓋,便問左右怎么回事,和珅當時是“粘桿處侍衛”,負責皇帝狩獵時扶車撐傘,便出來解釋,乾隆帝覺得此人很眼熟,當年的和珅是個十足美男子,長得眉清目秀、身材頎長,儀態俊雅。
這時候,乾隆偶然看見和珅脖子上似有一點淡紅色的指痕,而和珅的年齡也與二十年前死去的那個妃子吻合,遂對和珅關愛有加,和珅從此平步青云、權傾朝野。
這么看來,乾隆認為和珅是當年那個妃子轉世,所以才會這么寵信他,甚至乾隆歸政于嘉慶前,還對和珅說,我和你有前世的宿緣,所以才會這么待你,只怕后面的人容不得你啊。
外界也一直盛傳乾隆與和珅有斷袖之癖,但史料并未詳實記載,大抵只是后人捕風捉影猜測而來。
說這么幾個故事,一方面用故事供大家消遣下時光、譚笑解頤,另一方面也表明同性戀自古至今一直客觀存在,雖所寫多是帝王之事,只因古代能留下文字記載的大抵是王侯將相。
傳統的兩性文化一直把傳宗接代當作首要目的,不接納同性戀,這種偏見也成為了原則,同性戀也因此一直備受爭議歧視。
正如“斷背山”里主人公的無奈:“如果我知道該怎么舍去你,那該有多好”!他們知道了發生什么事,卻回天乏力、于事無補,只好默默承受。
柴靜在《看見》里對同性戀發表看法說:“愛情,應該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態度,而不是一個器官對另一個器官的反應”。也許隨著社會越來越寬容、思想越來越開放,同性戀真的會作為“第二種愛情”為大眾所接受,畢竟不同的時代有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