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我的前半生》和《七月與安生》,對于小三是閨蜜這種事有了一點小小的想法。首先,我沒經歷過這種事,也不會經歷這種事,我的閨蜜和我對異性的喜好天差地別。也是因為沒有經歷,所以話語也許略有狂妄。其次,那種有所圖的小三在這里不想討論,各人有各人的處事方式,對于這類人,不做評價。
被閨蜜和男友同時背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究其原因,錯不只是在背叛者的身上。戀人之間本身一定是有嫌隙的,閨蜜之間也一定并非完全無話不說。在這兩個劇的高潮部分,被背叛的人都表現出憤怒并且擺出不會原諒閨蜜的架勢,可想而知其實大部分對這種事的看法都是“這件事是閨蜜的錯,是她破壞了我的幸福。”但是事實卻是:這段感情本身就有不穩定的因素存在,閨蜜的介入只是明朗了這份不穩定。不是給小三說好話,而是事實總是如此。
再說中間的男人,先可以確定他不是一個好男人,好男人不會以這樣的方式去追求幸福。但是對于好男人,是沒有明確的定義的,我們只能說出怎樣怎樣的不是好男人,卻說不出怎樣才是好男人。這種理論與法律取證相反,法律取證只證有不證無,你只能證明你做了什么事但是你證明不了你沒做什么事。男人不需要做所有人心里的好男人,基于道德層面可以過得去,就不算個壞男人了(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
最后說的應該是這個事件中我個人認為最慘的人——小三。介入閨蜜感情固然不對,但是介入一段本來就不夠好的感情,然后竟然被扣上道德淪喪的帽子,失去友情和愛情,太過得不償失。在道德的驅使下,站在這個位置的人往往沒有勇氣選擇繼續和男人在一起,而會選擇和男人say Goodbye,然后低聲下氣的請求閨蜜的原諒。不僅如此,她還需要承受所有知情人對于她的批判和指責。這個世界依然還是一個男權社會,對小三批判的聲音總是會多過對出軌男人的批判,其實這是有失公平的。但是一定程度上,小三的處境也有一部分可以歸結為咎由自取。
最后想說得饒人處且饒人,無論站在哪個位置上去思考,這都是一件麻煩的事,如果不幸必須要在這件事中掙扎,那么得饒人處且饒人是對各方損害最低的方法。不要把魚死網破當做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