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咸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因為不管是舊社會還是新時代,不管是窮日子還是富日子,咸菜都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而在不同背景下的咸菜承載了不同的感情,留下了不同的記憶。就像我,雖然不喜歡咸菜,卻對咸菜有著深厚的感情,如今再回想起來,也許故事是心酸的,但故事里的感情卻滿滿的都是幸福。
小時候,雖然物資匱乏,但是因為父親在冷庫工作,多少總有些靠山吃山的優越條件,所以家里的吃食是不缺的,有時候是單位發一點雞鴨魚肉做福利,有時候是低價買一些下腳料或積壓的貨底子,而母親每次都會精挑細選,因為沒有冰箱,一般都是將尚算新鮮點的直接做著吃了,剩下稍微差點的,母親便會加工成咸魚咸肉儲存起來。等到春天或者家里生活拮據的時候,這些庫存便成了好東西。所以在我的記憶里,因為有父親的近水樓臺,因為有母親的精打細算,所以童年里最不感到委屈的便是吃。
后來,初中快畢業的時候,父親的單位倒閉了,從此不管吃什么都要按照市場價購買,花錢的時候難免會有些斤斤計較,于是咸魚咸肉幾乎見不到了。再后來,高考前夕,母親因中風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遺癥,而我和弟弟相差一年分別考入了大學和中專,那段時間是家里最難過的時候,兩個學生,一個病人,全靠父親一個人賺錢養家,很自然的,咸菜再次成為餐桌上的主力。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大學四年暑假回家期間,基本都是由我來做飯,而每天一成不變的環節是早飯后從咸菜缸里撈出兩到三個芥菜疙瘩,擦成絲用水沖幾遍后,放在水里一直泡到中午,然后用肉絲和蔥花炒熟,而肉絲只是爆鍋時的調味品,一旦倒進咸菜,便見不到肉絲了,就是這樣滿滿的一大盤咸菜,頂多能堅持到第二天早晨,每天都是這樣周而復始。
那個時候,我家有三個咸菜缸,每年父親都要腌制蘿卜、芥菜、雪里蕻和蘿卜纓子,蘿卜加上醋和味精生吃,芥菜擦絲炒著吃,雪里蕻和蘿卜纓子或蒸或炒都可以,等到來年秋末再腌新的時候,三缸咸菜所剩無幾了。假期因為我和弟弟在家,父親還經常會改善一下生活,等到我們上學了,父親和母親基本就是咸菜饅頭了,雖然母親也會在門前地里種點時鮮蔬菜,但對他倆而言,終不如咸菜實惠。所以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家里的餐桌上孤零零地只有咸菜,而門前的地里蔬菜雖長勢旺盛,最終還是逃不過被拔起扔掉。
這樣的日子一直堅持了四年,然后我和弟弟同時畢業,自此由一個人賺錢變成了三個人賺錢,工作后雖然賺的不多,但至少不用花家里的錢了,生活似乎一下子就有了奔頭。很多年后,父親對我們說:“那個時候真的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也就是從那時候堅持每周買彩票,偶爾中個幾十塊,便會去買只烤雞或稱斤醬肉解解饞。有一次,下班路上撿了一只錢包,里面有四十多塊錢,更是如獲至寶,也是這四十多塊錢給家里救了不少急。那時候日子過得真沒奔頭,都沒想到能有今天。”父親說這話的時候,平淡的似乎是在講別人家的故事,而聽故事的我們除了心酸,還有幸福,因為父母的付出與堅持!
再后來,慢慢變老的父親開始喜歡嘮叨,講的最多的除了我們上學時期的那段苦日子,還有他剛工作時的窮日子,理所當然的是,都少不了咸菜。父親說他參加工作時,為了省錢,每天從家里帶著玉米餅子和咸菜代替去食堂就餐,哪知餐票無法兌換成現金,最后只好買了一大盆豬頭肉,于是舉家過年,據說是全家人吃了一頓都沒吃完。每當此時,我甚至能想象的到大家興奮滿足的樣子。
而如今,雖然已經無需靠咸菜度日了,但是每年秋末還是會腌咸菜,只是三缸變成了一缸,而即使是只有一缸也還是吃不完,但餐桌上還是天天都會有咸菜的影子,也許是已經習慣了有咸菜的日子,也許是為了換一下口味,也許是為了紀念那些靠咸菜度日的歲月!
咸菜,曾經是苦日子里的救命稻草,如今是艱難歲月里的幸福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