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七夕到底是哪一天呢?在商家的各種狂轟亂撞下,都搞不清七夕具體是哪一天,小白查了一下日歷,發現是今天(再現昨天的情形),想想要不要給胡先森買點什么呢?沒合適的便作罷了,歡樂的回家,等待胡先森把昨天買的菜變成一桌子大餐,啦啦啦~
? ? ? 回到家,已經聞到了菜香,只是廚房燈黑著,“咦,人去哪里了呢?”,發現某只藏著陽臺,不知道在倒騰什么呢?詢問一下,方知陽臺漏水了,正在整修狀態。“好把,那要不要做點啥呢?炒個豆腐把~”,我正倒騰著,默默發現我的紅薯出現在了菜湯里,只好自我安慰,“我之前沒有告知他,我的紅薯打算當作健康早餐的雜糧,現在已成為碗里的湯,”“我的紅薯。。。”“怎么了?趕緊炒菜,還要找其他人來修水管!”“我不會!”我被這樣的命令的口氣,很不爽,盡管我可以,后面的故事,我還是乖乖把后面的菜炒了,只是韭菜被炒的有點熟透了,其他都挺好的。
? ? 晚餐時節,一切正常,談談漏水的情況,我對被提前吃掉的紅薯撒撒嬌,當胡先森開始挑剔韭菜炒的太熟了,下次怎么炒,韭菜都炒黃了,韭菜不用炒這么久,挑剔模式又開始了,嗚嗚嗚嗚嗚嗚,眼淚忍不住吧嗒吧嗒掉下來,我都做了,連一句好話都沒有,就是挑刺,各種挑刺,這時候,胡先森才有所意識,才開始稍微正面的評價:“其實這個菜能炒成這樣還可以,”我教了多少次三明治說話方式,永遠是倒置的,先挑剔,最多附加一點點改進建議,永遠都沒有正面的評價。我真的很失望,而且在做了以后,還是這樣挑剔,我覺得特別委屈。只剩下沉默,以及沉默后面,胡先森的道歉:“我今天太著急了,說話有點急,可是這個明明就是你做的不對,我提出意見,就拿你在家走路聲音比較大這件事。做錯的事情要賴我說話方式不對,錯的事情都是別人的!”戰爭由此拉開序幕,家里面芝麻大的事情都可以吵架。
? ? ? ?爭吵的代價是我在大姨媽期,感冒期間,反復的說話,導致第二天反復的咳嗽。這真是血淚一樣的教訓,每次吵架都是在姨媽期,情緒最亢奮的時候,憂心的說,你就不能讓我一些,這也是奢求,只能自我保護,盡量不吵架,兩個人,一個人在陽臺抽煙,另一個在狂嘆氣。
? ? ? 我無意間打開樊登讀書會的app,打開了《親密關系》這一本書,我默默坐下,靜靜聽來,每個情侶的吵架的方式,都稀疏平常,很多時候,你認為美好的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必須兩個人有共同的價值觀,兩個人愿意為彼此雙方改變,才能達成。而實際上,婚姻里面只有你一個人,你改變了對對方的感知,一切都改變了,就比如我曾經豪情壯志對胡先森進行大改造,結局可想而知,后面的事情讓我醒悟,讓他在適合他自己的路上去行走,才是更好的,而我自己也少了許多對于他大焦慮,人生是每個人自己,并不能因為結婚了,連自己都照顧不好,還擔心另一半的遠大前程,這樣的擔心恐怕要笑掉各位看官的大牙。
? ? ? ?婚姻關系從開始的月暈(相互吸引的美好階段)到后面的幻滅階段,發現對方沒有達到你的預期,我們執著于期望和要求,需要從對方的身上得到滿足,比如對對方的改造,說明我們內心缺乏足夠的愛,當我們不再把我們的需求建立在對方滿足的基礎上,學著接納對方,我們或許才有可能找到我們真實的自己。
? ? ? ? 毫無疑問,此刻我們就在身處幻滅的泥潭之中,幸運的是我已經不再把我的要求強加在他的身上,所以我們近期再也沒有關于我對他有任何不滿吵過架,而頻頻亮紅燈的的是,他對我的各種不滿,我們寧愿吵架,也不愿面對傷口,生氣比承擔心碎要容易的多,這些潛意識中小時候隱藏的痛苦,往往就是在親密關系中左右我們情緒的元兇。那么,如果我們把這些元兇找到,抓出來,似乎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比如,我并不怎么整理東西,或許來自于小時候,父母對我比較嚴厲,一切事情都需要做好,現在來到小家,可以松口氣了,其實小家也才是修煉的剛剛開始。
? ? ? ?當我們開始反省自己,順利進階到內省階段,很遺憾,胡先森還在床邊給我說,他是為了我好,對生活的小事進行嚴格要求,哎,我只好默默搖頭,他還是沒有放棄內心的執念。書里面說的很對,你多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內心世界的投射,婚姻生活是你一個人,面對自己的內心可能投射在對伴侶的要求方面,如何更好的與自己相處,順其自然,接受伴侶的不完美,用愛的方式來化解問題,每次想,我如果是愛這個人,我會怎么做,就不會有這么多爭吵,也會給自己騰出更多的時間來經營自己。
? ? ? ? 喝了這碗有毒雞湯,小伙伴們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