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信息爆炸,既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焦慮。你關注了一個又一個勵志公號,每天他們免費為你送上一桌勵志雞湯。看完后,你覺得好像每個人都走向了人生巔峰一樣,都過得比你好,你好失落,覺得自己好Low,活得太失敗了,你恨不得取關。特別是那些大牛,每篇文章都讓你緊繃著弦,太多勵志故事想要效仿跟從,覺得大家都生活得如此精彩,對自己越來越沒自信。
事實上你沒必要自卑,因為對方呈現出來的東西是經過篩選的,他們也只是在某個方面做得好而已,也有不好的一面,只是沒寫出來而已。
如果你如上文說的那樣,每天的信息看不完,感覺快被信息淹沒了,你需要給你的手機瘦身,給信息做一下管理。秋水老師的知識管理講的就是如何在網絡時代,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及信息。
了解自己的需求,只關注對自己有用的信息,當你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時,你更多的時候都是漫無目的地刷信息,或者別人給你看什么你就看什么。了解自己的需求,是我們應對巨大信息洪流最關鍵的一環。量體裁衣,將一些和自己無關的信息阻隔在外,免于被信息淹沒。????
寫作群里的老師經常分享他們的書架,剛開始我會焦慮于他們讀的書要么文案發燒、成為作家,要么心理學、要么哲學,都很高深的樣子,會懷疑自己讀散文、隨記就上不了臺面似的。可是后來一想,他們讀的都是他們要研究的領域和即將出書的領域,必然要系統地讀。那些書的確很有用,但是如果我買來了,不看只能裝裝門面,因為我只對有趣的、好玩的書感興趣,所以完全沒必要看別人菜單下菜。
邊工作邊進行系統化學習。面對一個全新的領域我運用的辦法就是,找到這個專業在全國最好的老師,去它的公眾號或微博上找這個專業的相關書籍或培訓課程,這樣你就立刻繪制好了一幅全面而專業的學習地圖。
公號、微博,這些碎片化閱讀平臺幫助我們打開了對各行各業知識快速了解的入口,但實際上,他也提供了深入學習的通道。比如想要深入學習文案寫作,關注這個行業內的知名人物,可以順著他的微博關注名單和轉發對象,找到他在交流學習的對象,了解他深耕的渠道和學習的讀物。
當你確定了你要學習的目標,在公號、微博上再看到這些相關的碎片化信息時,要立即將它們復制歸類,保存到相關文件夾里,為你的系統化學習提供補充。
學會管理信息,無論微博分組還是微博、微信的收藏夾,及時整理到相應的文件夾,這樣你在需要的時候才能找得到它。如果平時不做準備,沒用時任它撲面而來,要用時卻找不到在哪里了。
隨著自媒體的盛行,很多二手知識彌漫開來。節省時間的方法是找到知識的源頭,找到知識的上游,而不是在下游吸收別人的二手知識。
余秋雨老師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道:“你不斷地大量讀各種信息的時候,讀了其實等于沒有讀。表面上你占有了信息,實際上是信息占有了你,你再也抓不住自己的生命。”
新的一年,除了列出一項又一項的新年計劃外,學習一些信息管理很有必要。當你學會管理信息,就等于學會了知識管理及時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