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在家種地能有多少利潤?”
呂父:“十倍左右吧?!?/p>
呂不韋:“去經商呢?”
呂父:“百倍左右吧?!?/p>
呂不韋:“如果當官從政,擁立國君呢?”
呂父:“哎媽呀,那可太掙錢了,掙老鼻子了…”
于是,頭腦冷靜聰慧的大商人呂不韋決定進行自己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一場投資,這場投資的成功,不僅使他名留千古,也留下很多軼聞故事。
比如,秦始皇嬴政到底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
一、起因
秦國“質子”異人非常抑郁。
他是大秦皇子,但卻因邦交關系,被質押在趙國,又因為秦國屢次進攻趙國,所以趙國對異人也不是很待見。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異人的生活情況是“質于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進進出出連個私家車都沒有,生活很不如意。
這時候,大商人呂不韋找上門來,兩人相談。作為商人的呂不韋非常能夠抓住彼此所需,促成合作。
當時,秦異人急需秦國內部有人支持從而能夠返國,而呂不韋則需要把異人當作自己投資政治的基石。
于是兩人往來日漸密切,異人在呂不韋府中相中呂不韋的愛姬,呂不韋忍痛割愛,將愛姬送與異人。
后來,這位愛姬產下一子,就是后來的始皇帝嬴政。
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
秦始皇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于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鄲。
可是,這位太史公轉手在《史記·呂不韋列傳》又說: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這前后兩條記錄就讓后人矛盾了:前面說了,莊襄王(異人)娶了趙姬,生下始皇帝嬴政,就是說嬴政的爹是異人,也就是后來的莊襄王;可是后面卻說,趙姬被送給異人時已經有了身孕,后來生下的孩子嬴政自然應該是呂不韋的兒子。
那嬴政到底是誰的兒子?
二、只能有一個爹
秦始皇是個人,按照倫理關系,他有且只能有一個爹
這個爹是誰?
因為太史公司馬遷前后記錄了相互矛盾的故事,所以這就成了文化上的“疑案”。
但其實,司馬遷在《史記》中留下了一句話,揭露真相。
這句話是——至大期時。
女子生育需要懷胎十月,“大期”就是指足月出生,也就是說從懷孕到出生時間上來看,秦始皇是異人的兒子。
另外,還有如下依據:
第一,血統。
呂不韋想要投資異人回國登基,這筆投資能夠成立的前提,或者說當時生活“不得意”的異人最大的籌碼就是他的皇族血統。
如果異人或者自己的后代沒有皇族血統,那呂不韋所做的一切都會失敗。
看看《史記》中記載的后來的陳勝吳廣起義,都要打著“公子扶蘇”的名義,由此可見,血統在那個時代是多么重要。
呂不韋為人極其精明,目光長遠,他費盡心力將異人送上秦王寶座,并輔佐嬴政親政,絕不會犯市井糊涂,在最開始就給自己挖下如此之大的政治陷阱。
第二,法制。
秦國王室法制嚴密,對于繼承人的血統問題高度重視,不會容忍非秦王室血統出身的人僭越王位。
依古代獻姬慣例,呂不韋獻趙姬給子異,必須要經過“謹室”——將所獻之女單獨居處,確認她沒有身孕,然后才能送出去。
經過“謹室”的趙姬到子異府邸以后,還要醫官號脈,老媽子查月經,驗明有無身孕;趙姬進入子異府邸成為子異的妻妾,工作人員要做登記;有孕以后,更是要做紀錄;子異正式成為太子繼承人以后,這些記錄都得送到咸陽宮廷存檔備案。
第三,異人。
從《史記》的記載,以及后來異人登記后的種種行事來看,異人并不是一個沒有腦子的人,他不會立一個有身孕的女人為正妻。
第四,嬴政。
秦始皇成年親政后,也不會容下如此流言蜚語,從嬴政與呂不韋二人的相處關系來看,應無此事。
三、結論與陰謀
由此可知,秦始皇的父親只能是異人,呂不韋獻有孕的趙姬,只能是一個荒謬的故事。
那司馬遷為什么這么寫呢?
或許是事出有因,畢竟“獻有孕之女”的故事春申君黃歇也做過。
所以司馬遷或許是受到了誤導,但他應該知道這都是無稽之談,所以在《史記》中,他留下“大期”這條線索。
能讓司馬遷如此隱藏自己的態度,可見這背后有更多的故事。
這就要從秦始皇“被黑”開始。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當年秦始皇揮兵統一六國,威功赫赫,他自認為自己能力遠超于三皇五帝,于是自制一個封號:始皇帝。
對于這樣的稱呼,說實話,秦始皇是承受得起的。
而且在后代,漢承秦制,西漢初期,眾人對秦始皇還是充滿敬畏。
一方面,由于兩個朝代相隔很近,秦始皇的余威猶在。
另一方面,因為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與秦始皇相差四歲,如果秦始皇不死,劉邦終其一生難有出頭之日。
這樣劉邦對秦始皇也是充滿敬畏。
但是到了漢武帝時期,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聰明的漢武帝一方面聯合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外宣稱儒家文化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統治。
——在這樣的明褒暗貶事實上造成了人民群眾的思想疑惑,所以孔子被曲解,一直被罵了幾千年。
另一方面,董仲舒為了回報漢武帝,提出“君權神授”的觀點。
——天子的權威是上天賦予的,所以你們必須遵從啊。
既然是君權神授,那以前的“君”怎么辦?他們也是“神授”,可是漢朝卻推翻了他,這怎么解釋?
沒有辦法,只好抹黑秦始皇。
怎么抹黑呢?
很簡單,就說明他血統不正,他根本不是秦皇朝血統,所以他就不是“神授”,既然這樣,漢朝推翻秦朝統治就是順應天心民意。
這就是“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這個歷史深處最大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