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了……再過不了多久,柿子便“紅了”。
紅紅火火的“小金果”掛滿枝頭,嬌艷欲滴!經(jīng)過白霜的洗禮,柿子更通透了,盡顯得招人憐愛!一簇,一簇,濃淡相宜;或獨墜枝頭,或三五成群;映著褐橘色的樹葉,好似一幅潑墨山水畫。微風拂面,大片的樹葉隨之舞動起來,頓時,山水畫醉了,妖嬈地像一串串搖曳的風鈴,又像微波蕩漾的一池湖水。
我喜歡柿子,源于孩提時代。
在我的記憶中,時常顯現(xiàn)著那片柿子林。外婆家屋后有一片白楊林,盡直穿過去便是一片郁郁蔥蔥柿子樹林。由于毗鄰莊稼地,所以這里除了一條鄉(xiāng)間小道清晰可辨,其余都被各式的雜草和樹葉覆蓋著。這里成了很多小朋友游戲的樂園!捉迷藏、爬樹、草編、摘野果、偷吃柿子,便是常常發(fā)生的事情。有時候會被大人發(fā)現(xiàn),不管是不是主人,在各式的吆喝聲中,所有的小伙伴便一溜煙的跑散了。過一會,從各個角落里又重新聚攏到一起,繼續(xù)自己的玩樂。
與我同齡的人,大多都有守護青澀柿子的經(jīng)歷吧。每當柿子還是一個個青綠色硬果的時候,小孩卻時常用覬覦的目光仰望著。偷偷的得到幾個,大家都似如獲珍寶,悄悄的藏在自家草垛里,而且要弄上自有的標記。每當放學回家,便飛一般跑到自己的領(lǐng)地,輕輕地打開,不厭其煩的來回數(shù)上幾遍,看著果子一天一天從綠變黃,從硬變軟。通常,柿子還沒等完全捂透,就變成了我們的美餐。
以柿子為主料的美食有很多種。每逢柿子豐收的季節(jié),外婆就會以柿子為原料做出各式各樣好吃的東西。柿餅是最常做的。以前,冬季水果較少,而柿餅又是可以長期儲存的,所以很受大家親睞。每次在外婆挑選柿子的時候,我便迫不及待的端一碗熱水來,泡上兩個,摘掉褐色的果蒂,呷入口中,一股甘甜香醇溢滿口中。柿子經(jīng)侵泡、去皮、晾曬、翻壓、上霜,大約一個月時間,便可以用粗質(zhì)的紙張包裹起來。即使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我們也可以吃到香甜的柿子。現(xiàn)在生活條件改善了,我們不必自己去曬制柿餅,各大超市與門店都可以買到。但在媽媽與我的手中,柿餅卻可以翻新花樣了。無論是和面直接烙制或者說添加各種餡料煎炸而成,都散發(fā)著柿子與佐料清香、醇厚的氣息。
柿子從古到今,都被人們譽為上品。曾經(jīng)作為貢品入主宮中,可見它的地位不菲。既有“下里巴人”的特點,又有“陽春白雪”的風格。民間說法,柿子有幾絕。一絕多壽。一說柿子樹的生命力極強,可生百年而郁郁蔥蔥;二說柿子營養(yǎng)價值高,可延年益壽。二絕祈福。柿子成果色澤鮮艷,體態(tài)豐盈。在萬物蕭索的初冬季節(jié),唯有她紅紅火火的傲立風霜!栽種柿子樹,除了享受果實的鮮美外,人們更看重深遠的寓意。在關(guān)中府地,幾乎每家都有一兩棵植于門前屋后,人們的內(nèi)心深處期望自己的小日子也能蒸蒸日上。三絕落葉可以臨書。這一絕在古人的詩句中多有提及。唐·暢當【蒲中道中二首】:古剎棲柿林,綠陰覆蒼瓦。歲晏來品題,拾葉總堪寫;宋代楊萬里有詩云:紅葉曾題字,烏稗昔擅場。小時候,學習毛筆字的時候,也曾在各種落葉上練過!現(xiàn)代社會更多的出現(xiàn)在各種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且不說,柿子的“絕”到底有多么深刻的意義,至少,在人們瑣屑的生活中,有她濃墨重彩的一筆!
又一年的柿子,紅了!紅了你、我、她綿長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