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文章馬伊琍相繼發出微博,宣布兩人已離婚。
從2008年二人結婚,到2014年“且行且珍惜”的風波,11年的婚姻還是以分手告終。
公布離婚14個小時前,還和姚晨、宋佳、海清,齊齊曬出合照,配文“女演員”。被譽為“實力派的聚會”。
照片里的她,看不出一絲異樣。
也許對如今的她來說,離不離婚,早就不那么重要。
1
戀愛雖易,婚姻不易
那場風波,馬伊琍的的回應只有:
如今再去兩人的微博搜索,文章的道歉信已不見蹤影,馬伊琍的“且行且珍惜”卻依舊在那里。
經歷這場風波后,文章似乎漸漸淡出了觀眾的視線,偶爾曝光的近照容顏滄桑。
馬伊琍卻沒有陷入這段泥潭中無法自拔。
她的演藝事業愈發的風生水起。
2016-2019年,國內外頗有分量的獎項,她拿到手軟:
華鼎獎最佳女主、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女演員、白玉蘭最佳女主 、國劇盛典年度最具影響力演員……
2018年,獲白玉蘭最佳女主角獎時,馬伊琍在獲獎感言里,感謝了丈夫文章:
“感謝我的先生文章。在拍《前半生》之前,他非常客觀地指出說‘馬伊琍你不能用你的慣性和你的經驗去演戲。’所以我終于意識到一個女演員不可以一直生活在舒適地帶。”
就在所有人都覺得兩個人就會以這樣的方式,繼續在婚姻里行進的時候,結局再次出人意料。
平淡地接受丈夫的錯誤,平淡地結束婚姻,馬伊琍直到分手,似乎都格外沉穩淡定。
她依舊可以敲出《放妻書》里的金句,“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從頭至尾,馬伊琍都做得體面至極。
2
馬伊琍,不需要被心疼
有人為她心疼,有人為她惋惜。
別人眼里,“婚姻是關乎女人一生的大事”,在她這里,卻似乎“不是個事兒”。
知醬想說,這樣的馬伊琍,其實根本不需要心疼。
1991年,馬伊琍15歲,參加了上海電視臺的綜藝舞蹈隊。
那個時候,她就已經能自力更生:賺的錢不僅付清了學費,還能補貼家用;
兩年后,17歲的馬伊琍第一次接觸到電影:在《叛逆大師劉海栗的故事》中飾演女主,拿到了800元片酬。
這次的經歷讓她對影視表演產生了興趣,想要考上海戲劇學院,這時候,距離高考只剩一年。
在父母的鼓勵下,馬伊琍下定決心。
第二年,她就考上了理想學校,開始了演藝生涯。
只是后來的馬伊琍,不溫不火了許多年。
直到2007年《奮斗》爆紅,馬伊琍飾演的“夏琳”一角也深入人心。
一頭干凈利落的短發,總愛穿吊帶衫,走到哪里都獨立又自信。
這么一個性格要強的女孩,偏偏愛上了最好閨蜜的男朋友。
“地下戀”偷偷進行的階段,夏琳每次接到閨蜜電話,聽她談起“男朋友”三個字時,都心情復雜:
抿嘴、遲疑、愧疚、坐立難安、故作鎮定……
網友夸贊,馬伊琍把“夏琳”演活了。
“在那個倔強、為愛迷茫、最后灑脫放手的女孩身上,人們總能看到一點自己的影子。”
“夏琳”之后的十年,馬伊琍邁入40歲。
對于娛樂圈很多女星而言,這是個極具挑戰性的年齡段。
但她又憑借《我的前半生》爆火,一舉拿下白玉蘭最佳女主角獎。
如果說,夏琳是馬伊琍的青春,羅子君則見證了她十年后的成長。
她可以趾高氣昂地炫耀,把男人當成自己的一生寄托;
可以在愛人面前卑微如塵:
經歷打擊,也可以涅槃重生,變成獨立自信的“大女人”:
憑借“羅子君”拿到白玉蘭視后時,馬伊琍說:
“20歲我不會接羅子君這么窩囊的角色,今天我懂了,懂了她的角度,她的慈悲和荒涼。”
十年前,她塑造一個渾然天成的夏琳,十年后,她又用努力和經歷,成就一個羅子君。
去年年末,馬伊琍與姚晨同臺飆戲,在《找到你》中飾演一位名叫孫芳的“中年保姆”。
貢獻了“教科書般的演技”:
孩子得病,沒錢救治,在雨中哭泣。
喪子后,每每想起孩子,神色凄苦;
做了保姆,偷偷抱走女主人的的孩子。
與女主人對峙,眼神里憤怒又惶恐、逞強又無奈……
觀眾直呼,“完全認不出,這是平時精致干練的馬伊琍”。
可戲里演得再精彩,比不上她在孩子教育上真實的精彩。
馬伊琍,太懂得如何做個好家長。
教育女兒,不是一味地向女兒提出要求,而是“反省自己,一起成長。”
她樂于在微博分享自己的育兒觀念,也有不少媽媽受到她的正面影響。
這是馬伊琍身為公眾人物的“使命感”。
不只停留在育兒觀念上,這更是她每一個角色的選擇標準。
但太多人,低估了馬伊琍內涵和能量。
她在一次采訪中說,“我需要讓我的思想活動起來,不會因為生活就停滯下來。”
事業心重,但馬伊琍反而常常一年下來一部戲也沒拍。
“就是因為我事業心重,我不會隨便接劇本。我不想浪費時間。拍戲的時候我接的角色內心總會加一些個人的、想要表達的東西在角色身上。只要我擁有這個能力的時候。”
“我覺得社會對女性的尊重還是不夠,對女性要求太高了。要她們媽媽做得好、工作做得好,好像照顧孩子就是女人天經地義的事,你不做工作還要說你好吃懶做靠男人養,這在現代這個社會是個無解的答案。
是不是大家可以真的去想一下,你是否真的尊重女性了,或者你是否給女性更多的壓力。”
作為女人、作為母親、作為公眾人物,馬伊琍都在用真誠的態度,做一個成熟負責的、獨立的人。
3
離婚帶不走的底氣
時至今日,依然有人把離婚,當作女人人生的失敗。
但去留隨心,或許才是最大的底氣。
馬伊琍談及那場風波:“經營婚姻比婚姻本身更重要,包容彼此的錯誤,是婚姻中的必修課。”
再次出現在觀眾視野中的馬伊琍,淡定從容,底氣十足。
她說:“我不相信有一種無菌式婚姻的存在,那些白頭偕老走到底的夫妻,絕不是說沒有問題出現。要做的是隨時最好準備,去應對可能的變化。”
今生聚首不易,夫妻一場,他做了錯事,便將他踩入谷底,在馬伊琍看來,并不是聰明的做法。
所以她穩步前行的時候,也沒忘丈夫。
用她的話說:“互相成就。”
后來接受采訪,記者問她:如果讓你總結,馬伊琍的前半生是什么樣的?
她回答:我一直覺得我過得很開心,我走得每一步都是我努力過的,沒有遺憾,沒有后悔。
那生活和感情呢?
“是,如果重新來一遍還是這樣的。”
無論是離婚還是和好,都聽從內心的想法。別人的眼光,其實無足輕重。
最關鍵的是,你是否清醒地預知每一個選擇可能帶來的后果,并為此負責。
婚姻中的馬伊琍,一直是有底氣的。
在馬伊琍寫給自己43歲的信里,有這樣一句話:
“?四十多歲,知道凡人和事,沒有永恒不變,一念陰陽。唯一把握得住的,便是眼前的時光。”
對待衰老,她也無比坦然。
女人的黃金時代是多少歲?
她的答案是,40多歲。
四十歲,“經歷過一些東西,有許多感悟,正處于思想最豐富的一個階段。”
時間流逝,容顏老去。
愛人轉眼成陌路,一切都會改變。
可有了內在的底氣,她早就不怕這些。
“內在的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時間給人留下太多印記,有人只看到了衰老,馬伊琍卻愿意把它們沉淀為“閱歷”。
事業上,她能更深刻地體會角色,對“演員”這個職業有了越來越多的思考。
談到年輕演員整容時,她很痛心:“不打磨演技,把自己整得千篇一律,讓人一眼就能看穿的美貌毫無意義。”
年齡、外貌,并不是成為一個“好演員”的障礙。
“重要的是對自己有信心。”
有人曾用“有格局”來形容馬伊琍,她就是這樣一個人:
”擁有女人特有的細膩,思考問題時,也有世界的寬度和歷史的深度。”
她43歲,婚姻,家庭、事業,經歷越多,內心就越加豐富。
至于年齡、身份、外貌……從來都不是困住她的理由。
在寫給自己四十三歲的長文里,她坦言,現在只管“順應自然,熱情而好好地生活。”
時間流逝,容顏老去,似乎從來都不是事兒。
正是有了“別人搶不走的東西”,才有足夠的底氣。
無懼衰老,無懼瑕疵,無懼別人的評價。
人生過半,馬伊琍的身份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但最重要,還是那個雷厲風行、敢愛敢恨的馬司令。
“女人不要為取悅別人而活,希望你能為自己而活,每個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前半生的機會,勇敢地、努力地去愛、去奮斗、去犯錯,但是請記住一定要成長。”站在后半生的開端,馬伊琍如是說。
再優秀,沒有自我的人,終究只是一具美麗的軀殼。
馬伊琍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早早學會為自己而活。
“我愛你,但我更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