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每個人小時候是鄰居們口中的好孩子,每天按時上學(xué)回家,聽爸爸媽媽的話,是一個乖孩子。
可是后來,不知道什么時候起,我們學(xué)會了頂嘴,學(xué)會了和爸媽對著來,后來才知道那個是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的“叛逆期”,在那之后我們才算長大。
如果要問我覺得一個人成熟的標(biāo)志是什么,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承擔(dān)起該承擔(dān)的責(zé)任,也會克制自己的內(nèi)心”。
小時候,面對自己喜歡的東西,一旦得不到就會大哭大鬧,滿意了才會興高采烈、喜笑顏開,再大一些,似乎會了“行俠仗義”,當(dāng)有人激怒我們的時候,我們會了用武力來解決,再大一點,我們明白了什么是喜歡,也有了想要去守護的人。
在最無能為力的時候偏偏遇見了想要用一生去守護的人,那時候的我們還不知道什么是克制,就覺得要奮不顧身把最好的都給她。
愛一個人就是要奮不顧身這沒有什么錯,但是我們還處在不該愛的年紀(jì),甚至都不能完全明白什么是愛。
但是那一切都是過去,過去的只能叫青春和回憶,隨著我們不斷成長,我們的世界里又多了一個詞,那就是分寸和理智。
分寸就是明明想據(jù)為己有但是還是會為大局就此罷休,理智就是情緒面前仍然分得清大是大非。
要做到有分寸,那就要會克制,有時候事情不會按照你預(yù)想的樣子發(fā)生,你要明白要理解,要學(xué)會去接受那些事與愿違與不盡人意,得不到想要的結(jié)果不去大哭大鬧,也不對著不喜歡的人不理不睬,這是禮貌更是修養(yǎng),修養(yǎng)本身也包含著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感。
也許我們都很羨慕小時候的時光,可以無憂無慮、天真爛漫。隨著我們一點點成長,越來越多的事與愿違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讓人討厭的補習(xí)班、低迷的成績等等等等。
我們長大了,這也就意味著我們不得不面對著一個又一個艱難又無奈的選擇,有時候,無論面對多么難處理的爛攤子,我們都不得不獨自去面對、去接受去面對,無論好壞。
學(xué)會克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腳踏實地,不再苛求高不可攀的目標(biāo),一萬元的香煙也能被元錢的打火機點著,一千元的衣服未必就一定比一百元的穿著舒服。
學(xué)會克制自己,學(xué)會向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靠攏,學(xué)會和不切實際的理想告別,但是這也不是讓你去做一個懦夫膽小鬼,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竭盡所能后的不盡人意,我們要去避免,即便是遇見了也要去忘記。
克制并不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它會讓我們知道自己的不足,會激起我們的斗志,讓我們?nèi)ハ蚰莻€更好的自己不斷努力。
也希望我們能生活的越來越坦然通透,誰都有個不盡人意,只不過是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克制,有時候,看似退步,實際上,我們真的是以退為進(jì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