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羲和
圖|消夏圖
寫這篇文章好像有點遲了,畢竟夏天都已經過去了一半。
在古代,沒有空調和電風扇,夏天都要怎么過日子呢?不管怎么著,請大家一定要記住一條真理,穿越一定要謹慎,不管什么時候,投身在窮人家都得過苦日子。
防暑降溫,首先就是要改造下自己的住宅。看過《天龍八部》的人都知道,虛竹和尚就是在冰窖和西夏公主做了羞羞的事,(一個呆笨丑陋的少林寺應屆畢業生誤打誤撞過了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考核,居然還得了逍遙派董事長的提點,直接接任,原諒我不得不問一句:杰克蘇真的不是從金大俠這里就有了嗎?)轉回正題,冰室這東西可不是只有西夏國才有的,洞穴的好處大概在我們是山頂洞人時代就已經體會過了吧,冬暖夏涼,遮風避雨。先秦的時候,貴族們會挖地下室,在里面存放美酒,晚上開派對,唱歌。偶爾還可以藏個刺客,計劃一起血腥的兇殺案,演一出權力的游戲。吳王闔閭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就是這樣,讓專諸和武裝士兵埋伏在自己的冰室里,專諸端上一盤烤魚上場,從魚腹匕首殺了僚,想想,好像還能聞到烤魚的香味和血腥氣。
想必你也一定聽過金屋藏嬌的故事,椒房殿大概是漢朝粉們最熟知的一個宮殿,花椒香氣撩人,又有保暖的用處,冬天住起來大概挺舒服。而漢代宮中還有一座清涼殿,顧名思義,高級空調房,其中的布置可以參考《神雕俠侶》里面小龍女的古墓,據說是:畫石為床,紫琉璃為帳,玉晶為盤,盤中放冰塊。如此,夏天應該不難過。漢武帝的男寵董偃就常常睡在這里,順便八卦一句,這個沒活過三十歲的漂亮男人還是館陶公主(還用說嗎,漢武帝的姑媽)的小情人。(貴圈真亂。)
唐代皇宮的空調房叫含涼殿,北臨太液池而建,根據歷史記載,這個宮殿設計跟現代有些咖啡館很像,沒有陽光照射,非常陰涼。宮殿的屋檐裝上了水管,通過機械裝置,把水送上屋頂,潺潺落下,宛如下雨,如此循環,殿中和殿外有通過水力轉動的風扇車,將涼風透過水霧送到殿里,這樣涼爽如秋。到底是怎樣的機械裝置呢?我怎么也沒有查到,想想還真是好奇。
這樣的奢侈普通人家當然消費不起了,不過也不是沒辦法,家里吃井水的朋友們都曉得這么一個常識,井水冬暖夏涼,夏天的井水有時候冰得凍手。窮人家要避暑或保暖,可以在自家房子中間挖口井,注意別打到水眼了,挖口深井,蓋上個露眼的蓋子,夏天的時候冷氣就往外冒了。井里面可以放夏天的蔬果、飯菜保鮮,如果丟一個情郎下去,還不用擔心他餓死悶死熱死,想想看,真是七夕瞞著爸媽約會的必備良品。(我的腦袋里到底在想什么?)
除了在屋子里打井,還可以挖地下室,明代的話叫“土室”,家家戶戶的土室靠地道連接。土室冬暖夏涼,除了放糧食蔬菜,土匪一來還可以躲進去避難。我們常常覺得夏天的夜晚,古人應該是在土場上扇著芭蕉扇納涼,其實他們也有可能躲在地道里跟鄰居們聊天呢,那個場景讓人不由得想起《鼴鼠的故事》。
當然如果你是個像王維這樣的土豪,在終南山下有套別墅,恭喜你,不用去小龍女的古墓,你就可以安心在山里面避暑了。“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園林一直是避暑的好去處,畢竟樹木多,陰涼,又多山多水,逍遙自在。
宅在空調房里,總還要吃東西。夏天熱,容易沒胃口,吃得多的還是冰。唐代有冰商,冬天的時候挖冰,夏天拿出來賣,人們會吃冰奶酪解暑。宋朝人生活富足,夏天會吃甘豆湯、椰子酒、木瓜汁、沉香水等等,聽名字都覺得他們的夏天過得不賴啊。
古人避暑也有幾樣神器,比如說冰鑒。這大概是最早的冰箱,原理和保溫杯相近,分為里外兩層,里面放夏天的蔬果,外面一層加冰。冰鑒發展到后來成了冰桶,由紅木、花梨木制成,里襯隔熱的錫或者鉛。
瓷枕和竹夫人是夏季必備良品,我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不止一次懷疑,瓷枕睡了硌腦袋,但是想想,啊,確實很冰涼啊。竹夫人嘛,可不是你以為的充氣娃娃,而是一種竹制抱枕,有了它,夫人都不要了。
要是你啥也沒有呢,那跟著我默念白居易大師的咒語吧:“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平和點,對,再平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