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跟人打交道,面臨著說服別人和被說服兩個場景。
有人說,跟人打交道是最累的,看看銷售工作就知道了。
也有人說跟不同的人接觸挺好的,不但能鍛煉自己,還能交到很多好朋友。
的確,正是因為跟人打交道這么多元,有太多的可能性,所以我們的生活才有色彩。
但是,如果你沒有掌握與人溝通的技能,你可能會生活的很累。
比如幾個常見的場景:你的觀點沒人贊同,不被支持;你被好事的同事嘲笑;甚至你被其他人冷落、孤立…
這一切都是因為你沒有經營好自己的關系網。
那么怎么跟人打交道呢?有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試試:
001 “小白”法則
對待別人,盡量耐心,說話要深入淺出,讓別人聽得明白。說的直白點就是要說人話!哪怕你境界再高,學問再大,也一定要謙虛,要活得簡單。
白居易是大詩人,可他的作品通常都淺顯易懂,據說他每寫完一篇詩,都要先給老太太讀一遍,老太太能聽懂那就是佳作,否則就要反復修改,直到老太太能聽懂為止。詩歌是很高雅的東西,白居易尚能做到如此,那我們怎么能連說話都說不清楚呢?
我見過很多人動不動一大段專業術語,本來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非得繞一大段才完事。
甚至還有的人仗著自己在國外呆過幾年,話語中就不時參雜著聽不懂的外語詞匯。其實,這都是不必要的。
你能把一個深刻的道理,把一件復雜的事情簡單明了的解釋清楚,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
而且,別人也會愿意與你相處,因為你們在一個頻率,有共同的語言。
不管你是大教授,還是企業家,不管你是專業學者還是久經歷練的職業經理人。跟別人打交道一定要真誠、簡單。
你要把別人當作“小白”一樣,同時你也要吧自己當“小白”。
或許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人人都是老師,你能從不同層次的人的溝通中,發現新的想法和機會。
002 用數據說話
你的話不被接受,一個重要原因是你的話語有問題,沒有證據支撐。
大話誰都會說,牛皮說都會吹。
要想被接受,你的話就要有分量,那么數據是必不可少的。
高校研究中,純文字理論研究是很不被看重的,理科性的實證分析越來越被推崇。
的確,沒有大量的、科學的數據支撐,光靠大白話有什么意義?
焦點訪談都說了用事實說話,我們在工作上的溝通中,一定要重視數據的力量。
銷售人員應該深有體會,市場調研就是挖掘數據的一種方式。
你的產品要想賣得好,就必須符合市場規律。而市場情況的把控就在于你調研來的一堆數據。依靠數據做出的決策才是可靠的、合理的,反之就是荒謬的。
我之前的老板就不重視數據,作決策全靠拍腦門。
本來應該賣50的產品,他非得賣500,到頭來也沒有任何結果。
正式的討論中,引用數據做支持,就能很快的說服別人。
比如你勸別人戒煙,光說吸煙有害健康是不行的。
你要說據你查證,每年有多少人患癌,其中吸煙的占比多少,比不抽煙的高多少?
這樣一來,就能很直觀的告訴別人抽煙的影響,更好的勸他戒煙。
003 假設性思考與同理心
一件事情發生了,你要假設它發生的可能性因素有哪些?詳細分析。
同理心是你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同理心是一個人高素質的體現,考慮問題多從對方的角度出發,你會收到誠懇的回復。
假設性思考與同理心是你說服別人的關鍵,它不同于數據,冷冰冰的,不含有任何情感。
假設性思考與同理心是有溫度的、溫暖的。
說到底,人都是感性動物,本身是很脆弱的,話語能激勵人給人以溫暖,但是也能刺痛別人。我們要盡可能的發揮話語的溫暖性,這樣你不但能說服別人,而且能交到很多好朋友。
一個方案不被同事認可,你要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假設有哪些因素?
同時,站在他的立場上想一下,他做的有沒有道理?
多請教幾個人以后,你就會明白你的方案還欠缺哪些內容,最后你會打磨出一版全面的方案。
同理心要求我們尊重每一位認真的人,多傾聽多反思。說服別人更要說服自己。
假如你還不太會與人相處,不太懂說話之道。那就試試上面的方法吧,或許對你有用!
參考書目:《靠譜:頂尖咨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日] 大石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