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一次工作踩坑中學到的...

前兩天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件事情,感觸良多,想要寫下來與各位分享一下。

為了能夠把事情盡量地說清楚,也盡量客觀來闡述,盡量不添油加醋,盡量不為自己辯護:

我們公司有專門的項目管理的同事來負責管理版本需求,主要包括產品版本的管理(根據產品的規劃以及已經提出的需求進行管理)、需求的排期、進度的推進等等方面的工作。

由于有了項目經理一職,我們公司的產品流程一般為:產品提出需求(需要有完整且通過內部評審的需求文檔以及相應的設計稿)、項目整理產品這邊提出的所有需求,結合產品規劃以及開發資源的情況,進行版本規劃(也就是決定某個需求能不能進入下個版本的開發)。

這是一般、正常的流程。但前段時間項目這邊提出新的流程,以避免由于某個功能未完成開發測試而影響到客戶端發版的問題。新的流程是,產品提出新的需求后,項目結合產品規劃,合適的需求會放入待開發的需求池,然后項目會給一個時間點,如果這個需求能夠在這個時間點前完成,則會被合入主版本(即即將發布的版本中),如果未完成,則不能夠進入。

我前兩天所遇到的問題便是由于這個新流程導致的。具體來說便是,我當時接了運營這邊的一個需求(簽到打卡功能的),大概在周二跟項目溝通時,項目這邊給的時間點是:如果能夠在周五前完成開發與產品驗證,就可以放進主版本。按照這個溝通結果,我這邊自己協調了設計以及開發資源,順利地在周五前完成了開發與產品驗證,并提交了測試驗證。

在完成了開發后,我便下意識地認為,這個需求沒問題了,等著發版本就可以了,還去跟運營那邊同步這個結果。在之后,我便去忙其他的工作了(畢竟做了接盤俠)。

但就在前兩天的早會上,順口問了項目經理:Android新版本什么時候發布,運營這邊要在雙十二進行一場運營活動。項目經理用著很奇怪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說:“你的這個需求,沒有安排到Android這個版本呀...我昨晚剛發了項目進度郵件,你沒看嗎?”,我聽完之后都傻眼了,“啊,但之前溝通的時候不是說,周五之前能夠完成開發以及產品驗證就會安排到這個版本里面...”

在早會結束后,我又過去找項目經理這邊溝通是否能夠把功能安排Android這個版本上線,不然會對運營這邊產生很大的影響。項目經理讓我去找測試,看看測試這邊是否有時間完成測試工作。然而,測試這邊認為馬上就要封版了,他們還要做系統測試,沒時間再加測試工作量了。

再然后便是,我準備找需求方溝通這個問題,看業務方這邊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當我剛要去找業務方時,項目經理這邊發了一條信息給我,說這個事情可能是由于當時沒有說清楚只是上iOS導致的,不過我這邊也有責任,沒有看項目計劃的郵件。你先跟需求方這邊溝通,如果他們有問題,就過來找我們項目這邊吧。

我順手就將這條消息轉給需求方,并詢問他們的意見。需求方說:這個我們提了很長時間了,我們肯定是想要在下個版本上了。還有,我為什么要去找產品,你是負責這個需求的產品,有問題我肯定是找你了。就算是你想要我從業務這邊去說服對方,那你也要告訴我,你找我想要達成的目標是怎樣的,現在遇到的阻礙是怎樣的,你想要我怎樣幫你解決,這樣的思路才對。另外,你剛才說誰背鍋的問題,我不管,我也不關心,我現在想要的就是能夠確保這個需求能夠上線。

后面經過一系列的溝通,最終是產品這邊協助測試同事來完成這部分的測試工作,以此來保證需求能夠正常上線。

上面寫得可能比較亂,而實際情況可能要更亂一些。還有很多細節,因為不好描述(如果想要描述清楚,可能就需要寫更多背景描述了,顯得更加凌亂),就先省略了。上面描寫的這些,已經能夠跟各位分享一些東西。

分享一下我經歷了上述這件事情后的幾個感觸:

1、要對事情負責,哪怕你所負責的那塊已經完結或者你現在很忙。

在遇到這件事情之后,我發現自己目前工作中缺少很重要的一個習慣:對事情的追蹤。目前我并不注重對事情的追蹤,這個需求開發完后,我就基本上不會再把注意力放在這個需求身上了。這是因為我們有項目經理,他們會幫忙推動需求開發與測試,而當開發完進入到測試階段,如果需求有問題就是測試的同事來找我溝通,而不是我找他們了。再加上手上還有一堆亂七八糟的事情,這個時候,當完成開發后,我便下意識地會認為這件事情已經完成,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了。

而這件事情之所以會出現,正是由于我這種心態導致的。現在回頭看,這種心態其實是非常不好的。這種心態會使得我只關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而不關注整件事情,而關鍵便在于我所做的事情只是整件事情的一部分,這樣不好。比較好的行為應該是,哪怕是自己所負責的工作已經完成,依舊要關注整件事情的進展,在關注這件事情的時候,可能會發現一些當時做這個需求時沒有發信啊的問題。

2、不要甩鍋

在這件事情剛發生的時候,我其實非常氣憤:我擦,我們之前不是溝通好了嗎,這個需求只要能在周五前開發完就能上這個版本,現在你告訴我當時不是這么說的?!這個版本不能上這個功能而帶來的問題,你們要來負責,跟我沒什么關系,我什么都不知道。——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甩鍋的心理,就我有限的生命而言,我發現這種甩鍋或者為自己行為辯護的心理非常常見。

但,常見不意味著合理。這種心理可能很多人也都會有,當所有參與者都持有這種心理時,問題就非常大了——大家只會關注這個問題是誰的責任,誰來對這個問題負責,誰來承擔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而不是去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其實很可怕,更可怕的就是一群人都是這么想的...

所以,當之后再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可能心理依舊會充斥著“這不是我的責任,不是我的錯”的辯護,但我們需要學習克服這種心態,而是將注意力轉到這個問題現在是怎樣的情況,如何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上面。

3、專業一點

當我去找業務方溝通這個問題的時候,他跟我說:我感覺你這樣的思路不大對,我不管這個問題是誰的責任,我現在想要的是怎樣去解決這個問題,怎樣才能夠保證我的需求正常上線。你找我來溝通這個問題,你要清楚告訴我這個問題現在的情況、所遭遇到的問題、你想要找我確認的問題是什么以及你的解決方案是什么。

我通過他這段話,能夠感受到的是一種無奈:能不能麻煩你專業一些?!溝通的時候,能不能理清楚思路、問題以及解決方案這些東西,以達到最高的溝通效率...

現在在工作中愈發意識到“專業一點”的重要性了:工作實際上是一個協作的過程,而協作是會涉及到多人的,而這衍生出來的問題便是,如何讓別人認可你的判斷或決策?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定是與“專業一點”有關的,專業意味著你的判斷更準確,相對而言更不容易失誤。而不專業帶來的影響則是,你做的判斷或決策可能經常出錯,工作質量得不到保證,從而使得與你協作的人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來處理問題。

在工作中,還是需要專業一點才行。

上面寫的可能會比較亂,或許會有些流水賬的感覺。但對我個人而言,上面寫的內容,可能對我自己成長會很有幫助,只要回顧這次的經歷,便能夠清楚發現自己的問題。

希望你也能夠從中有所收獲,如果你讀完了的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Android 自定義View的各種姿勢1 Activity的顯示之ViewRootImpl詳解 Activity...
    passiontim閱讀 173,593評論 25 708
  • 先說項目開發過程中團隊人員的分工協作。 一 人員安排 畢業至今的大部分項目都是獨立完成,雖然也有和其他同事協作的時...
    SnowflakeCloud閱讀 10,851評論 3 59
  • “煎”躍上紙面是一條小小的鯽魚母親小火煎成兩面金黃燴一把韭菜就是童年最難忘的畫面 “熬”出來的時候立馬想到的是母親...
    靜聽旁白閱讀 87評論 0 2
  • ——關于小引《悲傷省》不算評論的評論 手中有的小引的書,這是第二本。第一本是他寄來的《即興曲》,里面的詩大多都在他...
    周瀟灑閱讀 749評論 0 1
  • 如果把愛情磨合期比作烹飪,男女雙方就像是水和米,剛下鍋時,會沸騰、沖撞,互相摩擦。這滋味,一定不好受。 但如果你能...
    049e8e02d6b7閱讀 44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