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感情深淺與情商有多大關系?
一思老師,我是你的學員,這幾天家里遇到了一個傷心的事,我最親的人奶奶去世了,在此期間,我只能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在跟前燒下紙,上香,到晚上了跟著大人們守夜,守到凌晨睡的覺,那時候與我同輩的也就我一人,撈人的挺多的,也不會找大人們嘮嘮嗑啥的,在她入土之前,我就哭了兩次,第一次是剛斷氣,第二次是去殯儀館,我媽讓我使勁哭,尤其是當著更多人的面哭,這樣比較真,可我硬是哭不出來,之后被我媽罵,說表現令她很失望,我也難受,還有期間也說我板著個臉,太嚴肅,表現也不好。父母也說我對我奶的感情淺,表情不深,說我情商有些低,我想問,感情的深淺是不是與情商有大關系?
【答】
首先明確一點:情商表現與感情深淺是沒有直接聯系的。例子↓↓↓
情商這個詞不具備任何褒義或貶義而只是一個中性的描述性詞語。有的人可能十分的討厭你,但是他跟你相處的時候卻能夠非常自然和舒服,這是情商高,但是并沒有你們感情深或淺的問題。有的人就是這么會偽裝,這跟情商有很大關系,而感情的深淺,很多時候跟你和他人相處的方式和經歷有很大關系,感情深淺其實是可以量化的,即可以用時間來衡量。
如果你在出生之后就沒有跟奶奶見過面,那就很難有情感的聯系(這不代表不孝順,而很有可能是因為不方便,交通問題和老人身體不能承受舟車勞頓等),見面很少,所以奶奶去世時,你的概念里可能就只有“一個重要的老人離開了我”的事實而已。但是如果你是個留守兒童,從小跟奶奶在一起,由奶奶帶大,這時候你跟奶奶的感情可能比跟父母的感情要深。所以感情是可以用時間來衡量的,是相處的時間,而不是認識的時間,也許認識但是沒見過幾次面也沒有用。
另外再說一個表達方式,每個人的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經歷不同,這對一個人的個性成長有很大關系。親人去世,有的人在人前能夠表現出來,會流淚,會痛哭流涕,但是有的人在人前卻是無法表現出來的,而在人群散去之后,他可能會哭得昏天暗地。這與每個人的生活背景、經歷、個性有很大關系。
所以就這個方面來說,我不覺得你有什么對也沒有什么錯,但是我覺得你父母的這個表現卻不盡如人意。父母不一定是對的。他們對你提出了很多要求,但是卻沒有理解你內心此時此刻的悲傷和痛苦,甚至用世俗的標準來讓你做給外人看,其實這讓我很反感。
因為,自己家族里的事,何必要做給外人看呢?
所以我在這里想跟你說的是,父母這一代人的知識結構和他們所面對的社會壓力,你能理解就好了,你只要好好的面對自己的心思,即,如果你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懷念親人,可以把思緒化為文字,讓自己的感情有地方紀念,在多年之后想起來還可以有地方懷念,就可以了。
情感的表達在于自己對情感的認同,我們不一定要遵照別人的方式來要求自己,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我們都應該學會面對,這也是我們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