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昨天,其次是今天,明天再種就晚了。
投資是每一個年輕人必學課程之一。很多人往往對投資有一些誤解:投資就是炒股,買賣房子等一切涉及金錢的東西。殊不知,對自身的成長,也是一種投資。笑來老師說? 注意力>時間>金錢,所以能用金錢換取時間是穩賺不賠的,這不就是投資嗎?你看,工廠老板為什么要花錢雇傭小時工,不就是這個道理嗎。其次,很多人認為,只有我有錢了,才能去投資,那么,你什么時候才有錢?多少錢才算有錢?沒有錢豈不是不用投資了?所以,投資要盡早開始。
國慶長假之后,買了晚上7點回深的火車票,可是關鍵時候晚點3個小時,十點多才坐上火車,到達深圳已經凌晨一點多。城市早已寂靜下來,只能聽見稀疏的鳴笛聲,公交、地鐵早已停運,只能打車回公司。打車的費用是火車票的3倍,還白白浪費了3個小時的時間,如果當時我能夠明白時間>金錢,我會選擇最近的一班火車上車補票。
咳咳,扯的有點遠了,因為理財是每一個人的剛需,除了投資自身的成長,也開始學一點定投基金。
基金的類型有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QDII型基金、貨幣型基金。
風險最低的是貨幣型基金,最熟為人知的就是余額寶了,這種基金基本上不會出現虧損的情況,但是相較于市場經濟,還跑不贏通貨膨脹,其實就是變相虧損。
接下來是指數基金,風險也很低,可以通過定投的方式申購,能夠跑贏通貨膨脹。
基金收益率越高,風險越高。
時間太長,復利的收益會減少。不如縮短時間,達到收益目標賣出,再買進,如此反復,雖然麻煩,還要掏手續費,但是復利的收益更可觀。
買入一支基金,應該有個期望值,個人認為30%就合適,達到預期就出來。并不是一直持有不贖回。定投,當你的本金基數很大了以后,你再定投對你的收益影響已經不大了,比如,你每月定投1000塊,當你的本金累積到了十萬,你再定投的這1000塊對你的收益影響已經不大。
可以用321法操作,比如你買一只基金,收益達到了30%全部賣了,再繼續買入這只基金,收益達到20%又全部賣了,再買,收益達到10%再賣,這樣比你一直持有收益達到60%再賣出,好得多。
贖回,重新定投這支基金目的其一是降低風險,因為本金基數大,波動也大;其二,前面達到預期的基金贖回后已經“入袋為安”。繼續定投你還是繼續享受這只基金的后期收益!如果他后期跌了,你怎么看?當然也有可能那只基他繼續漲!你買基金還不是想盈利,何必去賭呢,繼續定投,他后期怎么樣,你還是有的嘛!而且你贖回的錢還可以定投另外你看好的基金,這叫以基養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