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思考(三十二)淺談冰心“愛的哲學”之新審視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摘要】:“愛”是冰心文學的核心,也是冰心文學研究的核心。本文就冰心“愛的哲學”進行研究,并對其進行了新審視。提出了“愛的哲學”中的“自然之愛”是塑造健全人格精神與構建和諧社會精神家園的觀點。

【關鍵詞】:冰心 愛的哲學 自然之愛 和諧

冰心老人曾在寫給葛翠琳[1]的手稿中說道:“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使得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迷漫,讓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揮,也不悲哀!”[2]又曾在1998年金秋,她針對“冰心獎”談話時說:“給世界愛和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那么一直在冰心口中來回提及的愛,就是她獨創(chuàng)的“愛的哲學”。

冰心所處的五四時期是一個急風暴雨的時代,社會處于歷史發(fā)展的轉型期。在這個時期愛的柔和,溫情特征,在五四時期是不太和諧的音調。這個時期是一個覺醒與苦悶,追求與迷惘,激動與感傷,抗爭與頹唐相互交織的“過渡時代”[3],曾經(jīng)被五四女作家綠漪稱為“一個青黃不接的時代。”[4],處于“青黃不接的時代”的青年們,各自尋求解脫的辦法是:有的游戲于人間,放浪形骸;有的頹廢潦倒,看破紅塵;有的研究佛經(jīng),歸隱故里;有的信封天主,皈依上帝;有的自爆自棄,自戕自虐……總之,他們不能尋找到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常感到人生無意義和無價值。冰心“愛的哲學”便應運而生了。是冰心,她用獨特的作品喚醒了這些青年人,在她的作品中深情地喊出了人的生活不能沒有愛的心聲,告訴人們要象母親愛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別人,而且人類應該彼此相愛,才能讓世界充滿愛!

“愛的哲學”是以歌頌母愛,童真和大自然為主要內容的,在她的作品中以母愛和童真為緯,以自然之愛為經(jīng),織成了一團團光網(wǎng),它們均不失真,善,美的成份和社會價值,正如沈從文先生所言“冰心女士所寫的愛,乃離去情欲的愛,一種母性的憐憫,一種兒童的純潔……是一個道德的基本和一個和平的欲求。”[5]

一、自然之愛的真諦

在冰心心理世界和文學世界中,“自然”是母親的化身,自然之愛是母愛的一種衍生,母愛的另一種體現(xiàn),,回歸自然就是回歸母體,就是回歸生命本質。自然是美的和諧的,是生命的本源。然而,冰心寫自然并不是一般性地回歸自然,而是把回歸自然與歌頌母親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把自然之愛升華為形而上的生命理解,成為其所看取的人類生命的終極意義。故言“自然之愛”是“愛的哲學”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

在冰心的整個“愛的哲學”中,贊頌大自然的美,是貫穿始終的主要旋律。所謂自然,本來應該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指人的自然天性,二是指自然界的事物。冰心對于人的自然本真的追求和對自然萬物的描寫,在她的作品中,無疑表露地十分充分。

冰心把自然視為第二生命,她對自然的禮贊和崇拜是本著自然本身的愛和自己內心的真而來。因此冰心對于自然,描摹之真,體認之玄深,感悟之靈慧,都是令人嘆止的。對自然的迷戀,是冰心一再贊頌的主題。在她心目中“最難忘的是自然之美”[6]。冰心的這種觀念的形成,要歸因于她童年時期對大海的親近,以及泰戈爾那以貼近大自然的脈絡所寫成的作品對她的熏陶,和泰戈爾所宣揚的宇宙和個人的心靈中間有一大調和的思想對她的洗禮。冰心筆下的自然是單純的,明凈的,清新的,同時蘊含著一片童心:“春何曾說話呢?但她那偉大潛隱的力量,已這般的,溫柔了世界了!”[7] ,“小松樹,容我伴你罷,山上白云深了!”[8]這詩句表都達了人對自然的純樸,天然的那種親近,作者向自然請求給予,作者并沒有一種比“小松樹”更為強大的優(yōu)越感,相反,詩人感到了自己是同樣的弱小,是想在給予的同時獲得一種安全感,實際是想通過給予自然愛而獲得愛。冰心愛用哲理小詩的形式表達她對自然的熱愛,如“詩人,不要委屈了自然罷,‘美的圖畫’,要淡淡地描呵!”[9]冰心不施濃墨重彩,沒有夸飾與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筆墨就將自然的本色美顯示出來了。還有“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兒,我在宇宙的搖籃里。”[10]人是自然的產物,人離不開自然而生活,自然也因為有了人才變得完整而美好,自然與人的心靈可以互相交融,人和自然的關系就像嬰兒和母親的關系一樣。這表達了冰心對人和大自然相和諧的一種強烈愿望。在這短短的詩行間就將冰心那崇尚自然的美學觀和嫻靜的溫柔的情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冰心對自然地具體的愛常常表現(xiàn)在對大海的喜愛之中,海常常出現(xiàn)在冰心的筆下,但她從未詳細描畫過大海波濤洶涌的狂暴面目,《寄小讀者·通訊七》中提到“海波吟嘯著”,但并不進一步描寫海面壯觀的景象。冰心對海的正面描寫總是和諧的、平靜的、絢麗的,博大的,海是母親,而冰心是海最美麗的女兒!她時常沉浸于對大海的懷念中,對大海的描述實在令人稱絕:“我自少住在海濱,卻沒有看見過海平如鏡。這次出了吳淞口,一天的航程,一望無際僅是粼粼的微波,涼風習習,舟如在冰上行。到過了高麗界竟似湖光,藍極綠極,凝成一片,斜陽的金光,長蛇般自天邊直接到闌房人立處,上自穹蒼,下至船前的水,自淺紅至于深翠,幻成幾十色,一層層,一片片漾開了來……”[11]冰心筆下的海是這般的賞心悅目,柔美,同時也滲透著作家探索人生的懷疑與苦悶之情的幽美。冰心在她的詩賦中的情思和澎湃的靈感便是大海給予的,生命之所以有趣,正是因為世界還有美好的東西。可見,冰心對大自然的情感是十分深厚的。從她的詩中,常常能夠讓人們獲得新鮮的感受,自然含蓄,而又富有哲理,給人以無盡的回味和思想的洗禮與啟迪。

冰心對自然的美的描繪,還有她獨特的意義蘊含其中。冰心說:“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長處,一人有一人的價值。我不能偏愛,也不肯偏憎。悟到萬物相襯托的理。我只愿我心如水,處處相平。我愿菊花在我眼中,消失了富麗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局促羞澀,博愛的小朋友,有誰知道?”[12]她把自然美變成了她溝通兒童的載體,換成了布施愛的橋梁。冰心以自然之愛調和著社會的琴弦,她希望患著時代病的頹傷的青年不以“憎”去將一切世事紛爭推得遠遠的,從而在世上偷生;而應該以“愛”來重新振奮他們,使他們含著希望,在大調和中求得生存,渴望著人們用愛和同情去美化心靈,引發(fā)出世人的“天性之愛”即“自然之愛”,進而達到一種普遍的共同人類之愛。

是啊,冰心隨時隨地欣賞自然,熱愛自然,在她看來,自然之美和愛不僅可以陶冶性情和人格,更能療救與慰藉社會病的人們的心靈。冰心用對大自然的描寫來喚醒人們內心深處最本真最善良的部分。是啊,人類最終應該回到自然中的,正如“盧梭因厭惡近代文化而號召回到自然”中一樣。這個口號有回到人的原始狀態(tài)的意義,也有回到自然人的純樸,真,善,美的意義。冰心說過“假如生命是無味的,我不要來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滿足的了。”[13]生命之所以變得無味是因為沒有了大海,綠蔭月夜,屏山……大自然的一切。對生命的思考,冰心總是以“萬全的愛”來抵御可怕骯臟的恨和惡。面對世俗生活,療救了生命在“風沙撲面”的惡劣環(huán)境中所受的傷害,使之從頹唐中振作起來,溫暖人生、引導人性。

然而由于工業(yè)文明的進步與發(fā)展對原始自然地侵占和破壞也隨之而來。人類文明在機械的物質化進程下,走進了一種偏狹的軌道,于是證明了物質進程與人性走向之間有著不可割斷的歷史邏輯,物質文明過渡強化使得現(xiàn)代人在物質的圍困下,喪失了良知和細膩。他們不在情感生命與愛和恨的領域之內,人的精神變得無序,人的情感變得無依,人的欲望變得可怕且無界限。人在逐漸向著人造的社會化發(fā)展,保留人性的本真特性之空間在逐漸縮小,文明帶來了人性同時也扼殺了人性。這樣人的生存狀態(tài)在威脅著人類,在威脅著我們共同生存的家園,環(huán)境。于是,我們需要重新建立起人的含義,即人的心靈與理智的呼喚。那是什么足以讓人立起來呢?就是冰心的“自然之愛”!冰心對“自然之愛”的頌歌,就像一盞明燈溫暖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這愛的頌歌,滋養(yǎng)了人性中善良、堅定的品格,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著人性健康向善。

二、自然之愛與和諧社會的建設

冰心筆下的自然之愛,往往聯(lián)系著現(xiàn)代人的人格精神的塑造。她既贊頌白蓮“亭亭的傲骨”[14],又頌揚“冰雪里的梅花”[15]對現(xiàn)代人的獨立人格進行張揚,她憑借自然之愛,從事著培育健美人性,塑造高尚靈魂的偉大工程!

然而,冰心“愛的哲學”擺在人們面前時卻又使許多的人陷入了困惑:“愛的哲學”一直是冰心傳播博愛的手段,它對現(xiàn)代社會究竟是有益還是無益?它在當今的社會環(huán)境下能實現(xiàn)嗎?會不會是過時了?的確,對于這樣的疑問,冰心也曾經(jīng)懷疑過,矛盾過,在她的散文《問答辭》中就明顯的表現(xiàn)了這種心情。可是到了晚年,冰心依然堅持著“有了愛便有了一切”。這也是我即將要探討和解答的:冰心的“自然之愛”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

冰心的自然之愛是一種真與美的表現(xiàn)。它是完善和健全的人格精神,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仇恨,敵視,猜忌,冷漠,嫉妒,虛偽,欲望擴大等種種假惡丑像幽靈一樣還徘徊在人們的靈魂內部時,我們尤其更需要“自然之愛”作為靈魂的消洗劑,滋補劑。現(xiàn)代社會中的人更多的是注重物質,知識,能力,技術,往往造成了信仰的缺失,精神的崩潰,欲望的過渡膨脹,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嚴重失衡。于是在現(xiàn)有的物質不能足以滿足人的欲望要求時,就把丑心惡掌伸向了大自然中。最后蔚藍的天空,清澈的溪水,碧綠的草地等大自然的萬物變成了他們的囊中之物。等到大自然都被掠奪的所剩無幾時,人們之間開始了相互的戰(zhàn)爭,最后弄得國破,家破,人亡。總而言之,因為他們已經(jīng)失去了人的自然本真。誠然,冰心“愛的哲學”便成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人的心靈在自然的情況下是最澄清,潔凈而不混亂的。它會變得混亂,渾濁,是因為有惡的東西存在。是在骯臟,雜亂的環(huán)境下產生的。于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是刻不容緩的事情!有科學家曾經(jīng)做了一個關于水的實驗,科學家把觀察到的水的圖片都拍攝了下來,一個很驚人的結果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在“愛和感謝”的文字上面的水分子,不論是英文,德文還是日文寫的,都一致凝聚成了一個美麗的水晶圖。這更說明了愛和美德,是我們無時無刻不需要的。這不正是冰心的“愛的哲學”嗎?!當世界紛亂不安,人們的憂愁,煩惱與日俱增,當疾病,瘟疫,戰(zhàn)爭天災人禍越來越頻繁使得人們乃至動物植物都感到身心不安時,我們更需要“愛的哲學”,教會我們愛的能力。因為這個世界越來越需要愛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都需要的關懷與愛護。而不僅僅只是崇尚自我與競爭,為了一點點自身的利益而去與人爭,與自然爭,結果卻是遭到惡報。那么我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呢?那就是心中存有愛,因為有了愛,人們就會懂得了感謝,包容,謙讓,互助,于是大家也就和諧相處了,世界也就變得美好了。這樣何樂而不為啊?!

冰心的《繁星》,《春水》和《寄小讀者》有很多是對自然美景的細膩描繪。在她的筆下,無論是繁星閃爍的天空,溫和絢麗的大海,儀態(tài)萬千的蔚冰湖,還是海上明月。出水白蓮,深谷幽蘭,都是她與心靈對接的產物,自然萬物之美都是冰心與之心神相交,和諧相處之中才顯現(xiàn)出來的,就像黑格爾所言:“自然美只屬于心靈美的那種美的反映。”[16]這表達了冰心對人與自然關系的一種思考,同樣展示了她對理想社會的追求與建設和諧社會的構想。

三、結語

“愛”是人的天性,一切的人性皆源于情感,而情感又以“愛”為源頭。冰心“愛的哲學”就很明確的告訴我們了:只有在最本源的地方才能得到最本真的人性,而需要用愛去啟發(fā)。

“愛的哲學”盡管受到了種種的批評,但歷經(jīng)了數(shù)十年的的年輪流轉而依舊魅力如初,它經(jīng)過了精神的變革,商品的沖擊,利欲崇拜的污水排灌之后,也依然沒有消失,而且梅花二度,重綻新花。這說明了“愛的哲學”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價值和生命力。它是社會土壤培育出來的一朵奇葩,它對文學的影響,對人,對人性的不尋常的社會意義使它合理的存在著,正如黑格爾所說的“存在即是合理”![17]

在冰心那里,愛是人類和一切,是人類的生命,可以讓蕓蕓眾生獲得一片寧靜,一種愛意,一點慰藉和一絲溫暖。冰心“愛的哲學”是她對人類最真誠的奉獻,是20世紀中國文壇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與補充。總之,如果說文學對人有“育”與“拯救”的目的,那么冰心“愛的哲學”便是拯救的“良方”;如果說文學對社會有“美化”和“指導”的作用,那么冰心“愛的哲學”就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精神家園!固然它過于理想化,但是我們應該更加珍惜它的健康,明朗;更加珍惜它溫暖人心的品格。它對現(xiàn)代人性的建設具有著重要的影響,要實現(xiàn)祖國的完全統(tǒng)一,要建設文明,昌盛,和諧的社會,更需要“愛的哲學”。正如巴金先生所說的一樣:“一代代的青年讀到冰心的書,懂得了愛:愛星星,愛大海,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18]因此說, “愛的哲學”作為新世紀的最初曙光之一,在21世紀并未泯滅,并未過時!

(筆于2010年)

【參考文獻】:

1、冰心:《冰心全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

2、錢紅:《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作家出版社,1988年第一期。

3、冰心:《冰心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出版。

4、程光煒:《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 葛翠琳:1930年2月25日生于河北樂山亭,燕京大學社會系畢業(yè),現(xiàn)為作協(xié)專業(yè)作家,中國當代著名兒童文學家,代表作品:《野葡萄》、《翻跟斗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

[2] 冰心:《寄小讀者×通訊十九》,《冰心文集×第三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第47頁。

[3] 陳衡哲:《說過渡時代》,轉引錢紅《屬于他們的“真、善、美”世界》,《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1988年第一期,作家出版社。

[4] 綠漪:《棘心》,轉引錢紅《屬于他們的“真、善、美”世界》,《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1988年第一期,作家出版社。

[5] 沈從文:《論冰心的創(chuàng)作》,轉載《文藝月刊》第2卷第4期《論中國創(chuàng)作小說》。

[6] 冰心:《寄小讀者×通訊九》,《冰心文集.第三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第45頁。

[7] 冰心:《春水×四三》,《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72頁。

[8] 冰心:《春水×四一》,《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72頁。

[9] 冰心:《春水×六》 ,《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62頁。

[10] 冰心:《繁星×一四》,《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8頁。

[11] 冰心:《寄小讀者×通訊七》,《冰心文集×第三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第45頁。

[12] 冰心:《寄小讀者×通訊十七》,《冰心文集×第三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第46頁。

[13] 冰心:《往事×一》,《往事》東方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53頁。

[14] 冰心:《繁星×二四》,《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13頁。

[15] 冰心:《春水×一八》,《冰心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第67頁。

[16] 黑格爾:《美學》商務印書館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一卷第5頁。

[17]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11頁、《小邏輯》43頁,北京出版社,2007年出版。

[18] 巴金:《<冰心著作集>后記》,《巴金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出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