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他人遠行,人們時常會說:“一路順風。”應該是祝你一路順順利利,沒有磕絆,沒有阻礙的意思吧。無論是坐火車、坐飛機,分別之際,“一路順風”都成為了告別的結束語。四個字,傳達著一份份祝君平安的美好意愿。
荀子在《勸學》里提到:“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這種“名人效應”能讓人體會到“順風”所帶來的“事半功倍”效果。
迎風而行與順風而行相比,哪一個更加省力?當然是順風更加省力,這一答案毋庸置疑。順風而行時,總會感到有一股力量在推著你前進,而自己并不需要花太多力氣;逆風而行,卻頗有一種費力的感覺,宛如是什么可惡的東西阻擋了你的前進。人頗愛省力之事,自然是對順風而行會產(chǎn)生更多的好感。
但是,偶然看到一條小知識:飛機順風則不能起飛。而逆風對于飛機的起落才會有利。所以送人上飛機時不能說“一路順風。”初聞,有點兒讓我驚奇,覺得顛覆了慣有的“順風有利”思想。再想想,順風真的比逆風要好嗎?
順風帶給人的是“如意”,事物發(fā)展趨勢都是往著心之所向去發(fā)展的。而“逆風”卻帶來一種“倒霉”或是“不幸”,人們因要克服一些物質或精神上的困難而感到沮喪悲哀。
習慣了生活上的順風順意,忽然一切都朝希望的反方向去發(fā)展,你是否能承擔的起這種“事不盡人意”的反差感?
總是聽大人們怨: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都是浸在蜜罐里長大的,大家都順著,受不得一點挫折。(雖然我覺得這句話過頭了)。這句話的大致方向是對的。比起上一代,生活條件較好的我們確實吃不起那樣的苦。對于我們而言,“愛”是理所應當?shù)模俺钥唷眲t是一種刻意刁難,導致我們無法處理好生活中的各項不如人意的事件,時常會顯得束手無策,等待著所依靠的人的救援。這便是長時間的“順風”帶來的消極影響:我們無法獨自一人去逆風飛翔。
一些人因情感受挫或無法承受巨大壓力而跳樓的事件,近年來更是愈發(fā)增多,而且年齡愈來愈年輕化。生活有悲觀到需要拿“跳樓”去逃避的境界嗎?拿生命來付出代價,顯然是過于夸張化了。而這些跳樓者們,往往是習慣了“順風”而無法面對“逆風”,不堪忍受,才選擇這愚蠢的死亡。
內心的強大往往是建立在“逆風”的基礎上的。愛會讓人沉溺,而無助能讓人橫下一條心去闖出困境。當你在闖出困境的途中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困難,把它們都踩在腳底吧。當你終于爬的足夠高,穿過烏云,看到了陽光時,向下看,這些曾經(jīng)看似不可越過的困難,如今已全部被征服于腳下,你才是天空中的巨人。未來,經(jīng)歷過越大的狂風,越發(fā)現(xiàn)風再大也不過如此。經(jīng)不起逆風的人,會被風吹落;扛得住逆風的人,風越大,飛的越高。
面對順境,心懷感恩;面對挫折,決不投降。人生路上總有順風與逆風的交替,把順風當作珍寶一樣去珍惜,把逆風當作常態(tài)一樣去適應。心中謹記: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