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行就是用的意思,菩薩能成為菩薩,是因為有智慧,當智慧產生作用時就是行。
深般若
般若的本身就是智慧、清凈、遠離、明等的意思。
初得無生法忍、初證無漏智慧的菩薩,已有般若,已能超越生死海,拔除惑智二障,這與世間哲學家所謂的智慧并不相同,故將菩薩的智慧叫深般若。哲學思想的世俗思辨是俗諦,不生不滅的第一義諦,即是深般若的勝義諦。
《般若經》中弟子問佛,般若的“深奧”是什么意思?般若就是空,就是無相、無愿、不生不滅。
“空”——由因緣所生的一切法,一定是畢竟空,從因緣觀來看,一切現象都是空的。因緣生,因緣滅;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生起時是暫時的現象,在生起的當時就在轉變,而終歸于空無。從有到無,從無到有,本身就是假的,所以是空。空的意思就是假的,假的原因是因緣,而一切法皆是由因緣而生。從修行因緣觀所得到的結果就是空。
“無相”——《金剛經》及《六祖壇經》都提到無相。相是指心相及物相,這兩種現象都是由于人在執著、分別。執著就是有相,就會不自在;不執著就是無相,就是自在。《金剛經》及《六祖壇經》中都說無相,雖然什么都有,但不執著就是無相。
“無愿”——菩薩發愿成佛,發愿度眾生,發這無上菩提心就是“愿”。一切佛之所以能成佛,一定是先發愿。我們因為是凡夫,所以每日念《四弘誓愿》及《普賢菩薩十大愿》。得到了深般若就不用念了,因為動者恒動,靜者恒靜,不用發愿,恒在愿中行其本愿。到了無愿的境界才真正的自在;有愿時,時時在念著要度眾生,已經度了眾生,心中還有自我存在。得神通的人能通行無阻,好似自在,但這是相對的自在,不是絕對的自在,只有已行深般若的菩薩,才得絕對的自在,沒有要度的眾生及有眾生可度的念頭。有愿時自我還在,不管是客觀的、主觀的、自利的、利他的,只要有眾生可度,“我”一定是相對存在的。
自在的人,不等于不存在,諸佛菩薩不執著,得自在,雖然無愿,但是有智慧,當智慧對自己發生作用時,就是得自在解脫的因;當智慧對眾生有幫助時,就變成幫助眾生得自在的力量。
? ? 凡夫觀空并不等于親證空性。小乘阿羅漢證空性,但僅空“人我”,而未空“法我”,能證人法二空,一定是大乘菩薩所見的不生不滅。
? ?
波羅蜜多
“波羅蜜多”的意思是度、到彼岸度無極、事究竟、超越。
一個能自在的人,一定是有真正的般若,也就是智慧,如此才能達到自在、解脫的彼岸,就是度脫,就是超越,就是波羅蜜多的意思。
原作者 圣嚴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