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可以放棄
文:王維強
核心提示:
要點1:允許放棄是一種尊重
要點2: 放棄是一種重新選擇
要點3:允許放棄反而可能讓孩子大膽嘗試
可以放棄嗎?
前幾天我在一篇文章《為什么你的孩子不聽話?》中講了一個爬山的故事。有一位媽媽就給我反饋說,她覺得如果和孩子事先約定好要爬山,就一定要爬上去,不能因為中間累了就可以放棄,否則孩子很容易養成放棄的習慣,以后很難堅持做一件事情。
昨天我又講了孩子在開學的時候不想上學的事,有位媽媽反饋說感覺到不可思議,怎么能輕易允許孩子放棄呢?如果孩子真的放棄了,看你怎么辦?還問我是不是故意使用了以退為進的策略?
說實話,這個策略我確實以前用過。女兒六歲時學鋼琴,學了一段后就不想學了。當時我大度地請她自己決定,沒想到小姑娘痛快麻利地就放棄了。咬牙給她買了新鋼琴轉眼成了擺設。當時我那個后悔啊,真想打自己的嘴。老婆也經常把這個作為典型案例經常提醒我不要讓孩子養成放棄的習慣。
允許放棄是一種尊重
讓孩子堅持的想法非常好,但是我們想過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嗎?我們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嗎?
尊重是人與人交往最基本的原則。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孩子也一樣啊。不能因為孩子小,就認為他們不懂事,所以剝奪他們選擇和決定的權利。尊重孩子的想法,并不是只有他的觀點和我們一致的時候我們才尊重。至少我們應該聽聽孩子的想法。
回想我的孩子,從小到大,放棄過鋼琴,大管,舞蹈,畫畫,體操等等。但是她也有堅持。一個是奧數,一個是書法。雖然孩子不喜歡奧數,但她知道小升初(小學升初中)需要,所以他依然堅持。書法純粹因為喜歡。所以說孩子也不是放棄所有。
再想想我這個爸爸,從小到大我也放棄過不少東西。就算我現在寫作也是拿起,放下了不知多少遍。今年又終于拿起了筆。這到底是堅持還是放棄呢?
尊重孩子有放棄的想法和放棄的權利。既然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有他選擇的權利他既然有選擇和決定的權利。他當然有放棄的權利。既然我們可以放棄很多事情為什么孩子不能了?
當孩子想放棄的時候,我們在勸說孩子堅持之前,不妨傾聽孩子放棄的理由。如果已經沒有興趣了,我想該放棄就放棄吧。沒有人能夠一開始就知道一件事情是不是適合自己。
為什么堅持就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品質呢?從小到大你所有的事情都在堅持嗎?我從小喜歡下棋也沒有成為其實我喜歡數學也沒有成為數學家我最初選擇了機械專業后來就改行做了計算機。
為堅持而堅持有意義嗎?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的計劃不也是經常變動的嗎?為了適應新的情況,改變原有計劃也是常有的事,為什么孩子放棄一次就變成品質問題了呢?堅持是因為堅持的事情有意義所以我們在堅持。如果我們堅持做的事情對我們非常重要想每個人都會咬緊牙關想做的。
放棄是一種重新選擇
放棄其實給了我們重新選擇的機會。我的孩子放棄了畫畫后,又碰到了書法,發現書法非常適合她沉靜的性格,所以就一直堅持下來了。如果一開始約定不能放棄,可能讓孩子擔心有約束,反而不敢嘗試。
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難而產生放棄的念頭,我想這時候父母所要做的不應該是指責孩子為什么放棄,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困難,幫助孩子克服困難。比如孩子不想學習數學與其空洞地鼓勵她堅持不如幫找出孩子遇到地困難,然后進行針對性地訓練提高更有效。
允許放棄反而可能讓孩子大膽嘗試
給予孩子放棄的權利可能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父母允許孩子放棄時,其實是為孩子提供了退路。孩子反而更有信心去面對困難。因為反正可以放棄。如果孩子有了選擇的權利,他反而有機會深入地思考如何選擇,為何選擇。如果他放棄了他就不會后悔,如果他選擇堅持,他可能會更加堅定。如果一切必須有父母決定其實他是沒有任何思考和責任的。
孩子,你可以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