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世界讀書日了,各個媒體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都免不了要推薦一個書單。從人文社科到網絡文學,種類繁多,有的還附上了推薦語。以前看推薦書單,都忍不住買幾本回來,但熱乎勁一過,很多書都沒有深入去看。本來心里還有些慚愧,但近期讀到的一篇曾國潘對讀書的觀點讓我找到了原因。也更加明確了讀書的選擇。
曾國潘一直強調人貴有志,為何學習,是讀書的首要條件。曾國藩在致家中諸弟的信中鄭重其事地談道:“蓋士人讀書,第一要立志”,“有志者則斷不甘為下流”。古往今來,無志者得過且過,非有志者事不能成。曾國藩說:“人茍能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誠然,孔孟雖貴為圣賢,也是普通人靠后天的努力修煉而成。因此,曾國藩指出:“將相無種,圣賢豪杰亦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他認為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而這改變的方法就在于立志。曾國藩之所以能成就日后的事業,也有賴于其年輕時立下的志向。他在20歲后立志學圣賢,為此還改號“滌生”,意思就是要蕩滌舊染的污穢,以獲得新生。
曾國潘的觀點就是,讀書要立志。從一個側面講就是要有明確的目標去選擇讀書,并以目標督促自己完成要讀的書。回到書單的話題,縱然推薦的書單很長,但真正適合自己的,只有讀者本人才能知道。很多人有滿腔的讀書熱情,但如果沒有明確的志向和讀書的目標,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讀書,很難建立起系統的知識體系,收到的效果也就非常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