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和爸爸一起去鄉里的一個牙醫那里看牙,爸爸騎摩托帶著我,爸爸說摩托車是一點都不想騎,只是說自己有個摩托比較方便,自己有事總方便很多。我回到,騎車都不好騎,應該沒有人喜歡騎吧,一般都是因為上班有事沒辦法才騎吧。我話音剛落,爸爸馬上答到那不是的,有些人就愛騎,想想也是。
不由的想起一個朋友,特別喜歡開車,一點點小事都愛開車去湊熱鬧,而且都是非常熱心的,有時熱情的讓人有點畏懼。真所謂每個人的興趣點不一樣,愛好也就大相徑庭了。
聽爸爸這么一說,我提出到村口我們坐中班車進去,雖然有時比較難等,爸爸說那不用呢,如果剛好碰到了是可以。爸爸有時開的挺快的,我坐在后面心里發慌,也擔心他開的太累,還是選擇坐車穩妥。到半路有一個村的時候還真趕上了,叫爸爸把摩托車停在旁邊,趕緊上車。上了車,就感覺放心多了。
媽媽交代一去就先買點豆腐,那樣會新鮮一點,還囑咐我專門去那個高高瘦瘦的那個人那里去買。買完了,趕緊先去看牙,等了好一會,后面就來了好多人,還好我們先前一步。
好不容易等到了,爸爸叫我先看,躺在那里醫生看了一下,說我這個牙齒要補,可能要來好幾趟的,我說我在家還有好長一段時間,還有一個多月,醫生說不行,補牙的時間可長可短,要照著吩咐來,否則半途而廢補不好的,中間停停頓頓,一年時間都不一定能看好。叫我去經常待的地方補好些,盡量可以去正規醫院里面的牙科,比較靠譜和負責任,補好了可以去他那做牙套。
沒辦法,我只好讓位了,叫他把爸爸看下,我下去超市買點東西,小朋友吃的,和媽媽交代的要買冰糖桂圓之類的,等爸爸下來的時候,我基本已經買的差不多了。
就去車站等車了,結果說車10點才出發,一看時間將近還要等個把小時。爸爸說把東西提到外面一點,看看有沒什么便車,可以早點搭出去。
我們找了個小凳子一邊閑聊著,一邊等車。有一輛小車開出去,爸爸上去攔了一下,人家擺擺手說不搭,我說這里的人真是的,為什么空車都不搭一下,真壞,我不由地小聲責怪到,想想我們村的車在路上碰見,就是不認識的也會載一程。
爸爸聽了,卻說到,不搭很正常呢,我只是隨便攔攔,沒有抱希望的。這種事情我見的太多了,不搭好呢,搭了也是責任重大。我聽了一頭霧水,想想這是什么邏輯,爸語重心長地說到,他看到過的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說去年,鄰近村的兩個人都認識,小明踩個三輪車去縣城,恰巧碰到小白在路邊等車,小白招手了,小明就停下來打個招呼,小白叫小明載他去,反正同路,小明拒絕了,說三輪車不好載人,后面沒蓬,太危險了。小白說到,沒關系呢,順道就載一程而已嘛,干嘛這么小氣,能出什么大事呀,做人不用這么斤斤計較呢,要大方點。又說到,碰到都不載太不是人了。小白自動上去了,小明最終不好推脫,就這樣開出去了。天有不測風云,還沒開到半路,結果翻車了,小明下半身殘疾,光醫藥費去了10多萬了,小白也受了重傷,最終法院判判小明賠償小白8萬元醫藥費。小明自身難保,負債累累,賠償的費用更是拿不出,沒辦法舉家躲在外面不敢回來。
原先我不太理解為什么先生村里的車一般都不搭人,我們村里的一般路過的都會搭,這是對一個人車技的考驗,而不是單純的他人壞或者高高在上,也許他是新手根本沒把握,也許是別的原因,看看搭人很簡單,其實責任重大,每個人都必須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量力而為,不要因為好心誤了自己的大事。
沒出事什么都好,出了事該賠的對方一分都要拿去,根本沒有人情可講。為了面子,強裝好心,根本沒有必要,因為出了事好心不值一分錢,世態炎涼就是這么來的,沒人會感激你的善心。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所以拒載也是對別人的一種責任,至于別人怎么評價,我想沒有必要理會,一個人的好與壞不是靠說的,也不是光靠別人評價的,因為人情壓根不是從這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