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早上,被一篇名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屏了。
文章很簡單,說的是有個宇航研究所的一名普通技術人員辭職了之后,在后來的一個高精尖的項目里,領導突然發現沒了這個技術人員不行,于是上報申請把這位技術人員請回來。
評論區里一片為這個技術員抱不平的聲音。很多人心有戚戚焉,把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也一并抒發了出來,拼命吐槽自己所在的單位,老板都是瞎子,自己拼命干活兒,作出了多少成績老板看不出來,卻給那些投機取巧的人升職加薪。
后來這篇文章被原作者刪除了。真相到底如何,我們不知,但是有一點,我估計那些拼命吐槽自己老板的人可能沒有注意到:這位高精尖人才辭職后,去了另外一家公司,年薪直逼百萬。
換句話說,別人的實力確實放在那里。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哪怕在這里沒發光,換個地兒,也總會發光的。最怕就是那些魚眼睛,總以為自己是金子,去了哪兒都不發光,還抱怨別人都是瞎子。
你覺得自己是個人才被埋沒了,那行,換個不會埋沒你才華的地方,沒準你就一鳴驚人了。可一連換了七八個地兒,你還是一直被埋沒著,那估計,你就只能是塊蛋白石,偶爾反射了一下月亮的光,就以為自己能當月明珠了。
以前,看見這樣的文章,我也一準是那個只知道抱怨的主兒。但是這些年見得多了,反思多了,還是覺得,自己得不到重用,十有八九,還是自己的原因。
2
前幾天,我在朋友的微信群里看到這么一個事情。
前幾天過中秋,本來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但是朋友公司里有個同事,被派到了外地出差。不知道那天是不是被“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緒感染,自己一個人在異鄉寂寞又孤單,這位同事在公司里的大群里發了一大段牢騷。
除了陳述自己每到節假日都在外出差,不能和家人團聚的苦惱,還把自己的工資條都曬出來了。言下之意就是,你看我這么辛苦,每個月才拿這么點錢,老板們你們也真是太不夠意思了。
我一看驚出一身冷汗。這可是在公司大群里,公司每個人都在里面,這么一大段抱怨丟出來,不管別人怎么想,老板肯定得正面回應。可是據我所知,一般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老板肯定不會當下拍板,因為看到了你的功勞苦勞,立馬就給你升職加薪的。
果然,過了一會兒,我看見他們公司大boss發話了。看起來是安慰,就說某某同志你真是辛苦了,大過節的還在外面加班,我代表公司感謝你。實際上等于屁都沒說,該干的工作你還是得接著干完。
后來據朋友說,那個同事在公司群里發了6條微信,說自己考慮不周,太沖動了等等。可想而知,這件事情就這么過去了。而且該解決的問題沒解決,下次出差,十有八九還是得輪到他。
確實,我對朋友這位同事還是很同情的。過節不能回家,忍受著思鄉之苦和家人的不理解,是誰都會有情緒的。可是職場從來不會因為你有情緒就讓你該出的差不出,該做的工作不做。
抱怨從來都沒有什么用,哪怕真是別人錯了。不是有一句話么,要么忍,要么滾。
3
這些年,見過真正牛逼的人,都很少抱怨。
想起一句話,牛逼的人都各有各的牛逼,而平庸的人都有相似的平庸。
我認識的牛人,牛的地方都不同。有些人是不管你給他多難的事情,他都能給你處理好。有些人是不管多糟糕的環境,他都能把環境變得合乎自己的心意。
而那些真正平庸的人抱怨的東西都如出一轍,不是工資太低,就是公司制度有問題,或者自己懷才不遇,老板就是看不見他身上的優點。
我見過很多人換了無數個行業,大多是干一行恨一行。有些原本喜歡的行業,干了一段時間后也恨得不行。可是我見過真正牛逼的人,都是干一行愛一行,哪怕自己原本不怎么喜歡這么行業,在干了一段時間之后,也會逼著自己干出成績,慢慢地喜歡上這個行業。
其實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因為喜歡一件事情就能干出名堂來。真正讓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一個就是堅持。
我觀察過那些在某些行業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大多數人會告訴你,因為自己喜歡做這件事情。于是很多人就覺得,我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為自己沒有干自己喜歡的事情。可惜沒有人注意到,別人喜歡這件事情,堅持了若干年,而大多數人因為一個沒時間,就輕而易舉地把自己的愛好放棄了。
大多數牛人都是中途轉到了一個行業,然后突然崛起。以前我總認為是這種人運氣好,無意中遇到了自己喜歡的行業。后開才發現,人家之前在做著別的事情的時候,已經利用業余時間把這件事學精通了。
別老抱怨自己跳槽也跳不到什么好單位,仔細想想你業余時間都干了什么,如果整天只知道追劇打游戲的話,再換一百家公司也幫不了你。
4
看今早那篇文章,很多人都在抱怨體制內的工作,自己升也升不上去,工資低不說,活兒都是自己干的。
覺得自己懷才不遇,還真有個辦法,就是去找賞識自己的伯樂。
我有個朋友,原來也是體制內的。她原先在體制內的時候,就練就了一個特別厲害的本事:特別能揣摩領導的心思。
老板讓她寫個報告,她總能寫在點子上。不像其他同事,改了三五稿,還是不能讓老板滿意。后來我這個朋友就被重金挖到一家民營企業當總經理助理,那家企業現在都上市了,我這個朋友光每年的分紅,就可能是別人一輩子的積蓄。
不是只有體制內的領導才需要這么一個自己一個眼神就能知道該怎么做的下屬,但凡是老板都喜歡這樣的下屬,誰都愿意省點心。凡事要自己千叮嚀萬囑咐才知道怎么做的下屬,估計任何一個領導都不愿意重用。也許和能力無關,就覺得自己太費心了,用起來累。
總之,是不是人才,辭個職你就知道了。真的是人才,總能遇到賞識自己的伯樂的。
就怕你覺得自己是匹千里馬,可該跑的時候跑不動,于是就來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