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作業是從各個角度分析為什么咪蒙的這篇《致賤人:我憑什么幫你》能夠火。
一、選題和題目
選題是我們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事情:有些人向朋友、陌生人尋求幫助,更關鍵的是這種人會理所應當覺得別人就該提供幫助,如果不提供幫助就是對方有問題。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可能會被這個問題困擾,所以這個選題能夠引發大家的共鳴。
題目雖然簡短,但是能引發人強烈的情緒。一般日常我們可能不好意思拒絕這種人,或者可能出于禮貌不可能直接撕逼,但是這個題目就會讓人有一種很爽的感覺。
二、內容
1.講故事:咪蒙的文章非常擅長講故事,包括她自己的故事、公司同事的故事、同事七大姑八大姨的故事、朋友的故事、同學的故事等等等等。而且每一個故事都充滿細節,這些細節讓故事非常有真實性和感染力,讀的時候根本不會去想這些故事也有可能是創作出來的。
2.結構很清晰,每個部分要表達的觀點都用故事來作證,觀點也非常鮮明。
3.最重要的還是咪蒙的文字,如果說以前的雞湯都是溫情脈脈型的,那咪蒙應該是開創了一個新流派,麻辣味的雞湯,犀利的用語讓讀者有一種:特么的就是這樣的感覺,真的說到我心里去了。公司有一個男同事說想不通像咪蒙這種文章怎么會有這么多人喜歡,因為他是一個邏輯特別嚴謹,特別講究量化和數據分析的人,對他來說得出一個結論一定要有嚴密的分析和數據的佐證才可以。
但是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就像《思考快與慢》里面說的,我們接受一個觀點或者得出一個結論,更傾向于從典型的例子或者故事中獲得,我們更愿意聽生動的故事,而咪蒙在這點上做得非常好。再加上她的文章受眾大部分都是女性,所以這種風格更能被認可。
三、從內容的傳播角度
這種文章,大家都愿意轉到朋友圈,為什么呢?因為我們要表達:第一、我們不是這樣的人,第二,我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人,但是我們可能不好意思說出來,但是這樣的人也在我們的朋友圈里,所以轉到朋友圈讓他/她看看,其實我心里是這么想的,以后不要再用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來求助我的,我的時間也是有價值的,要請我幫忙,要么給錢,要么我們關系到位呀。
因此,處于這兩種角度,大家愿意把這樣的文章發到朋友圈。當然,也有很多是因為覺得咪蒙的文章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所以轉發的。
四、從內容的排版和文章語句角度
咪蒙的文章排版也掀起了微信公號排版的一個新風潮,在之前,基本上所有的文章排版都是把手機屏全部填充滿,咪蒙的文章兩邊有留白,文字集中在中間,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為視覺容易聚焦,而且這樣看起來會很輕松。
而且咪蒙的文章擅長用短句,減輕讀者的閱讀負擔,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講,閱讀長句是很耗費大腦能量的,如果一篇文章句子、段落、篇幅很長的話,讀者會很難堅持讀完,尤其是在這個快速閱讀、碎片化閱讀的時代。
因此,從行文遣詞到排版,咪蒙的文章都會有一種:一口氣讀下去不會累的感覺,再加上故事、由故事引出的結論,最終讓人覺得:確實是這樣,讀這篇文章太爽了這種感覺,于是點擊轉發。
因此,從選題、內容、排版等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篇能抓住讀者的文章,也能推動讀者轉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