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是導論課的原因,《西爾格德心理學》這本書的形式不是我喜歡的那種樣子:很多時候,他不是直接告訴你結論,反而是不同派別的觀點他都羅列出來,旗鼓相當的哪些自不必說,有些哪怕明顯有優劣的、甚至老舊的東西也不落下,也許,這就是導論課的特色吧:不下結論,稍微站得住腳的都給你,讓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選擇你認為對的。這也是現代西方教育理念的特色。雖然沒有純干貨的直接,也有浪費時間的嫌疑,但經過比較,“更好的”那些理論還是印象更深刻,也不會迷失在各種專有名詞里。
我知道世面上的心理學一大堆,偽心理學的書更是層出不窮,選擇了這本書,看的過程中還是讓自己感覺意外:這樣的書,根本不像我心目中心理學書本該的樣子,反倒像是生物學:細胞、神經、內分泌、毒品;感覺、知覺、記憶、語言、智力;我覺得,心理學更類似社會類科學,感性的、哲學的內容比較多,這是好聽的說法,不好聽的說法是:空想比較多。這樣組織書的好處,就是建立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基礎,在某種程度上,把課堂外“不用心”的閱讀里的隨意行收斂了一些。不見還是有人在用量子理論解釋上帝,用現代科學解釋輪回……
以前也想讀一些專業點的心理學,比如聽網上學習小組介紹的《九型人格》等,讀著讀著就發覺味道不對來,這本心理學,就是我想要的那種心理學。
從書目數量上來說,這算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可同時,書也是商品,有迎合消費者的固有嫌疑的,不說惡意的哪些,就是正兒八經寫知識的人,也難保不被誤解,我是說,比如,平行世界有數學或物理上的合理性,不免被獵奇的思想印證玄學。所以,知識要成體系,求知還是別太花哨,古板謹慎一點更好一些。
具體的收獲讀的過程中寫過一些,不一定完整,羅列一些,隨后整理個筆記更好一些。
讀書,一直希望有一個同樣有興趣的同伴,能討論最好了,即使沒有人討論,讀完一章,有一個人愿意聽我總結一下也是好的,哪怕對方沒有讀過,聽聽我的總結,不就等于自己速讀掌握了嗎?當然,對于我自己,能講出來,證明我抓住了重點了,明白了,讀書這件事,看過去能留下什么,挺難說的。我的意思是說,有意識的整理是個好總結,至少說服自己了,又表達出來了。
可惜,這也是妄想,如果,你讀書也有這樣的意愿,可以試試我的……
日記本
2017/3/11 11:02:12
心理學
我以前說過我不認為存在東西方差別的話,認為人性基本上是一致的,比如安全感、成就感、趨利避害,但由此忽略文化差異就有些極端了,這源于我自己的一個個人價值觀:這世間存在著一套統一的真理和事實的,可事實是:現實就是真實,即使基本人性一致,實現人性需求的手段也多種多樣,你還無法粗暴的斷言某一個必然無害不會走偏,另一個就絕對不可取。讓我能如此思考的原因在于中西方基本歸因錯誤的偏向不同。有時候,文化就是人性,人還分神鬼人呢,文化就是現實,理論應該符合現實,做為一個凡人,你無法反過來提要求
2017/3/11 10:41:30
心理學
明明知道自己得不到還去爭取這一行為本身,是自由意志的表現還是非自由意志?對于我,這應該是非,對于我來說,不得不的事情談不上自由,這就是我不喜歡強權不喜歡藥物毒品的根本原因:我當然知道強奸案中出現了女性高潮,但你覺得這就是性愛是享受嗎?自由意志,對于我來說,更多的是選擇權,在自我價值觀之上的選擇權,跟思考有關(這似乎有不自由了,可除了無所不能的上帝,哪里有不受限制的自由呢?),而非概率分布均勻
2017/3/11 10:23:58
心理學
基本歸因錯誤指示出我們把行為更多的歸于自我特質而非環境影響。讓我想到了自由意志錯覺:自由意志如果更多的關聯于有意識思考的話,人類那么多無意識的行為就算是自由意志的不利因素了。但我是一元論者,我甚至認為除了進化帶來的之外,無意識也是學習思考的結果,此也是刻板印象(或圖示)是過度學習的原因吧?但其實,進化帶來的無意識,不也是過去歷史的基因記憶嗎?總結就是:自由意志當然有幻覺成分,我還是覺得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好奇妙的名詞!
2017/3/10 20:23:37
關于英語是否該退出高考,有人的意見是該退,理由是學了那么多年英語,其實能用上的人不足5%,不如只讓那5%的人去學,替自己學,也替大家學,替大家翻譯,不皆大歡喜嗎?說起來似乎有道理,可是,難道其他學科不也這樣嗎?不如小學或初中畢業大家都做工,剩下的5%精英去上學算了,如此,獨裁不是順理成章嗎?這個時候,似乎是說無用只用的最好時候,誰的一聲是固定好了的呢?萬一呢?
更別說,你怎么知道選出那5%呢?
2017/3/10 14:33:15
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這章的雙面論證是保障行動的好壞。我傾向于支持負性層面的結論,當然是因為它的污名化,甚至過猶不及。認為正向的觀點也很牽強:無差別對待?均等?明明是強詞奪理!
2017/3/10 13:39:44
心理學
才感慨旁觀者效應的解釋不但有求助被枉顧,也不能無視榜樣的帶動效應,關于認知失調的理論又杠上了:書里不但說有認知失調和自我知覺兩種理論,也有實驗指出:態度改變有時候就根本沒走腦子:無意識和自動化。這滿世界的兩腳行走物都是假人吧?/::D
2017/3/9 23:28:09
心理學
西爾格德心理學導論讀到了社會心理學,關于觀察者效應和榜樣效應,感覺這兩極分化的格局,實在是不好把握,又出現了量子隧穿的那種在混沌系統上的倍增效應,不應該說是鏈式反應。墻頭草多讓人討厭啊,其實真正讓人討厭的是無法把握的風
2017/3/9 10:59:11
很多人絕對堅持價值觀沒有是非對錯,沒有好壞優劣。我當然同意個人價值觀是個人的事,外人不能篡越,但,不就由此就把價值觀與好壞優劣之詞隔絕對立了,如果真如此,對個人來說,你能說你所信仰的價值觀不是你認為好的嗎?何必求索驗證比較甄選呢?隨便信一個,或者朝三暮四不可以嗎?這與現實相符嗎?
2017/3/8 22:16:20
知乎有人問:有沒有有效的溝通呢?實際上,類似的問題多多,諸如有沒有真正的理解?包容?愛……所有的疑問最終都可以歸結為簡單的幾個字:看你遇得到不遇得到合適的人!
2017/3/7 20:49:50
心理學
管理壓力(應對)有兩張主要方式,問題取向和情緒取向。思考題是兒童應對策略的發展可能受到教養環境中哪些方面的影響?當我想情緒取向的時候,想如果在一個含蓄型的社會里,文化是如何影響這兩個方式的比例呢?一方面,情緒取向是不被鼓勵的,似乎問題取向就會更多一些,顯然這跟我們的現實不符,還是覺得情緒型的人更多,那是不是說情緒取向的人還是習慣情緒,不被孤立表達,就轉向了壓抑,情緒取向還依然是情緒取向
2017/3/7 20:12:52
什么才算自由意志?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為什么我們的自由意志不是自己哄自己的假象?我想從三個方面說說我的簡單思考:一、自由意志不是全能意志,如同,信徒和唯物主義者的區別其實不在信不信神,他們的區別在于神能不能隨心所欲,比如,顛覆物理規律。二、人類哪怕真的是個機器人,也是可以有自由意志的,讓我繼續比例子:CPU是可編程的,這個沒爭議吧?你不能因為arm上運行的是Android不是x86的win XP就說它不是圖靈機。三、有的人信神,有的人唯物,有的人自由主義,有的人講奉獻精神,有的人在援助非洲,還有人在抵制樂天,這還不夠“自由”嗎?
2017/3/5 22:03:32
Bill Gates說他覺得最期待最可能實現的技術之一是機器對于自然語言的理解和合成,如果真如此,估計很多像我一樣的家伙橡皮娃娃也不期待了,Siri已經感覺勉強了,真能像個人類一樣交流,我愿意有一個《her》中的伴侶,哪怕,沒有更高的智能,只有能達到現在的機器水平就不錯
2017/3/5 12:29:19
心理學
心理學中關于變態的第一個界定標準就是偏離文化規范,由此說來,作為一個思想西化的中國人,變態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也不冤:跟環境融不到一起的人,當然不會有歸宿安全認同,怎么可能正常?怎么可能是幸福?/::D
2017/3/4 22:53:31
心理學
進化心理簡介后有一道思考題:預測人類行為在接下來幾個世紀講發生什么改變?我想到了合作的改變問題。到底是會增加呢?還是會減少?雖然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和天才的份額在加大,似乎合作會減少,但社會化總體上是增強了而非減少,所以,合作會進一步提高,合作基因會更好的保留。所以,卡爾薩根預想的科學宗教真的有可能會出現
201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