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們聊了《夢華錄》宋引章頻遇渣男、不被人喜歡的根本問題來自于無歸屬感。這篇我們來聊聊引章最后是如何成長起來的?
看了大結局的人相信你們都被引章颯到了,感覺太解氣了。其實一個人的生命成長過程就是很震撼的,你現在社恐、自卑、抑郁、焦慮,原生家庭很多問題,感情很多問題等等,這些都不是注定或者永久的,只要我們懷有一顆成長的心,在生活中有勇氣不斷地試錯、突破,相信我們也可以破繭成蝶。
其實引章的成長有個關鍵拐點,就是柯相在引章琵琶上題的“風骨”二字。
引章其實是撿了個漏,柯相當時聽到引章的琵琶曲,加上當時的境況,有感而發“風骨”一詞,感慨自己有風骨卻遭陷害,感慨奸臣當道,風骨無存,也是提醒在座的各位做風骨之事。其實并不是夸引章有風骨。然而琵琶題字后,不明所以的人們卻都以為柯相是稱贊引章有風骨,而引章也在這個“標簽”下認同了別人的以為,內心覺得自己是個有風骨的人。
就這樣,“風骨”二字在引章的心里慢慢開始生根。她也慢慢認定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我們可以自己感受一下,想象一個褒義詞,然后把自己代入,每天周圍的人都這樣認為自己,自己在心里也這樣暗示自己,是不是整個人的狀態和心態會不一樣。
所以這也是引章經歷兩次渣男,但是行為卻不一樣的原因。第一次,引章就是個柔弱的小女孩,心里憤怒卻又害怕,于是不敢反抗。而第二次,在張好好的提醒下,知道了渣男的計謀,但是這次有憤怒,卻沒有害怕,沒有逃走,而是在“我是個有風骨的人”的暗示下,學會了將計就計,直接抓住渣男的實錘,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順便把渣男給治理了。
很多人可能會好奇,之前柔柔弱弱的小姑娘,這次哪來那么大的力氣和勇氣。這就是憤怒和風骨的作用。之前有憤怒,但是沒風骨,這次風骨加上憤怒的催化劑,勇氣自然就出來了。
經過這次的實戰,也徹底破了引章過分依賴信任別人的心,不破不立,內心的獨立和擔當也出來了。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會有弱者心態——“等靠要”的思維模式,等著老天賞飯吃,依靠別人對自己好、評價好,希望這個世界上都是好人,遇到不公就會抱怨老天不長眼,時運不濟,命途多舛……而真正強大的人是創造者思維模式,我想要什么,就自己去創造,不會依賴脆弱的人性和不可控的“老天”。他們不會把重點放在感受上,而是目標上,不會著眼于“為什么”,而是著眼于“怎么辦”。比如一件事搞砸了,不會去想“這個人太壞了,害我搞砸了”,也不會去想“我是不是太笨了,這點小事都做不好”,而是直接把精力放在“應該如何做才能做好或者挽回損失”上。
所以引章后來的成長,就是歸功于兩件事:心理暗示,勇敢突破。
不斷的心理暗示增加自己的價值感、資格感,還要配合行動去勇敢突破。突破了有了正向反饋才能更清晰的給自己按確定鍵,勇氣才能提升。
心理能量起來,頻率提高,心自然就打開了。
很多人知道了不去做,能量依然爆破不了,你也就還是原來的你。
知道了并去做,才能真正破了自己的模式。
而一個人內在獨立、擔當的特質出來后,就會從受害者思維變成創造者思維,這時候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而更注重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后來引章當掌柜和幫助盼兒破案的狀態,已經完全是一個智慧、勇敢、主動的人格了。
最后引申一下,所以為什么家庭教育中不要給孩子貼標簽,即使貼標簽也要貼一些好品格方面的,比如“勇敢”、“堅強”、“耐心”等等,而不要總是說孩子不聽話、調皮、數學不好、笨……因為這些暗示真的會慢慢的浸入到一個人的骨肉中,最后你的孩子就變成了你嘴里的那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