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內存
每個應用程序都占用一定的內存,因為內存是有限的,因此需要一個內存管理回收機制。例如C語言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 char name[20];? //定義數組
? ? char *pDes = null; //定義指針
? ? strcpy(name, "dddd"); //拷貝
? ? // 申請內存
? ? pDes = malloc( 30 * sizeof(char) );
? ? if( pDes == NULL ) {? //判斷
? ? ? ? fprintf(stderr, "Error!\n");
? ? } else {
? ? ? ? strcpy( description, "this is pointer"); //拷貝
? ? }
? ? printf("name = %s\n", name );
? ? printf("pDes: %s\n", pDes );
? ? // 釋放內存
? ? free(description);
}
程序中pDes的內存是手動申請的,需要手動釋放,name數組是由編譯器自動分配釋放。詳細請看 C語言內存
在手動內存管理中,開發者有責任釋放閑置的內存,這種內存管理方式可 能會造成下面幾個問題:
? ? 1)內存泄露: 當從不釋放使用過的內存時發生
? ? 2)野指針:當對象被釋放時,而原來的指針仍繼續使用。在其他數據覆蓋寫入或讀取敏感信息時會造成嚴重的安全問題
2、Node.js內存管理
Node.js 附帶了一個垃圾回收器,你不需要去手動管理內存分配。
Node.js沒有進行內存回收時,默認最大可使用內存是1.5G,通過以下參數,可以進行設置
node --max_old_space_size=400 server.js --production
GC? (Garbage Collector;垃圾收集器)是一種自動管理應用內存的機制。GC 的工作是回收被未使用的對象所占用的內存。它在 1959 年首次應用于 John McCarthy 創造的 LISP 中。GC 判斷對象不再使用的方式是沒有其他的對象引用它們。
GC運行前,如果你有一些互相引用的對象以及一些沒有任何引用的對象,如下圖
GC運行后,會將沒有用的對象刪除,并釋放空間
GC 的優點:
? ? 1、防止了野指針 bug
? ? 2、不用擔心內存的二次釋放
? ? 3、避免了一些類型的內存泄露
? ? 當然,使用 GC 不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而且它也不是內存管理的銀彈。
使用 GC 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 ? 性能影響 - GC 會消耗計算能力去決定什么對象應該釋放
? ? 無法預測的停頓 - 現代 GC 實現嘗試去避免 stop-the-world 的回收方式
3、V8平臺的內存管理
常駐大小:在RAM中被進程占用的內存大小,包括:堆、棧、代碼本身
堆: 包含原始類型和對象的引用
棧: 存儲引用類型,像對象、字符串或者閉包
對象淺存儲大小: 存儲對象本身
對象保留大小: 對象依賴的對象占用的空間
4、GC運行機制
? ? ? ? 一個對象從根節點不可訪問,或者不會被根對象或任何其他活動對象引用時, 他就會被定為垃圾收集的候選對象。 根對象可以是全局對象,DOM元素或局部變量。
? ? ? ? 堆有兩個主要部分,新空間和舊空間。 新空間分配新的內存。 在這里收集垃圾的速度很快,大小為1-8MB。 新空間對象被稱為年輕一代。 被垃圾收集器處理過之后保留先來的空間被稱為舊空間,舊空間里的對象被稱為老一代;舊空間也可以快速的分配內存,只是收集的花費昂貴,因此很少執行。
? ? ? ? 為什么說回收是昂貴的呢,因為V8采用的是一種被稱為世界末日(stop-the-world)的回收機制。在執行的時候幾乎程序是暫停的。
? ? ? ? 在年青一代變成老一代的過程中,一般約20%會保留,其他的都會被回收。因此舊空間只有在耗盡的時候才會被回收, 為此,V8引擎使用兩種不同的收集算法:
清除收集:快速地運行在新一代
標記掃描收集:緩慢地運行在老一代
內存管理? http://www.memorymanagement.org/
V8垃圾回收? http://jayconrod.com/posts/55/a-tour-of-v8-garbage-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