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 還是 困在當下 ?
這是現在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先來看兩者的區別:
困在當下的人,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因為他做的事情,只同過去有交集,而與未來無交集。
活在當下的人,既可以回顧過去,又可以面向未來,他擁有過去和未來,相對的,也就擁有當下。
根據面對當下和未來的不同態度,有三種選擇 :
1,未曾認真考慮過未來
特征 現在與未來無交集
阻力 不相信也不會去做預測;
2,對未來有過基本的考慮
特征 現在與未來開始有交集
阻力 來自外界,"活在未來"的人會刺激到"困在當下"的人;
3,對未來有過深度的思考
特征 現在與未來的交集逐漸變多。
阻力 因為沒有做過深入思考,因此無法篤信自己的預測。
其實,當下可以拓寬,只要你有意識地讓自己"活在未來",并因此對未來做一定的預測。
途徑:
一,活在未來。
也就是讓自己與未來有交集。你今天做的事情,不光是為了眼前的利益,也為了長遠的利益,有時候甚至為了長遠的利益而暫時放棄眼前,都可能是"活在未來"的表現。
二,預測
對未來進行預測,而且要篤信。篤信,即不管別人怎么說,我篤信這個道理,于是,我就只能按照這個道理所指引的方向以及方式行動與生活。
風險:
根據預測,你就可以活在未來,當然也可能是活在錯誤的未來。
如何面對:尊重事實,相信邏輯。
牢記一點:
**不要期望一次就預測對(終點式思維)。犯錯了就及時總結經驗。
**
總結:
最終活在未來的人,一定比活在當下的人有更多的財富。
為什么?
因為 所謂的投資,無非就是用現在的資源換取未來的資源。
讀后感受:
我在這里把"活在當下"進行了解析,部分對應"活在未來"。我覺得當下是一個比未來更容易接受和改變的定義。只要把"活在當下"和"困在當下"區分開,很多人就能從誤區中走出來,從而踏入笑來老師講的邁向未來的第一步。
當然,當下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相比未來和過去,才有當下。所以很多人活在哪里,對于自己是不是有一個定位,這是需要強調的。而且單純活在過去的人不多,但是很多人困在當下,大部分都是過去的影響。很多人也會展望未來,但是沒有認清楚 當下的路,所以也會困在當下。
我們發現一點,外界的阻力,對于他們跨出那一步影響其實很大的。因為社會才能提供你所需要的資源,不可避免也會給你帶來局限。所以笑來老師建議我們:不要對別人的鼓勵投入太多的期待,把這些支持當作是額外的贈送,才有機會扛過開始階段的困難。 所以阻力不光通過嘲笑、謾罵等負向反饋,也會來自支持、鼓勵等正向反饋。這里的意思,其實是外界的干預,常常讓你無法活在自己的當下,而是注意力轉移到大家的當下。這樣一種混淆其實是剝奪你最大價值的注意力,所以笑來老師在此提醒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