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老師:李鋒? 法學院通訊員:羅冰寧)
? ? ? ? 為探尋初心之源,聆聽五老事跡,踐行“四史”學習,2021年8月20日,湘潭大學金盾法學社“五老”事跡調研團(以下簡稱“金盾調研團”)
? ? ? 有幸線上采訪到今年93歲高齡的抗美援朝鐵道兵劉舉學老前輩。視頻那端的劉老前輩雖年事已高,但目光炯炯,精神健旺,鄉音多年未改,以濃濃的安慶話講述著熱血沸騰的歲月征程,講述著共和國的鋼鐵奇跡。
(圖為93歲高齡的劉舉學前輩戴著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章。)? ? ? ? ? ? ?
? ? ? 1953年凜冬,劉老赴朝搶修清川江大橋;54年歸國后,先后參與修筑黎湛線、鷹廈線、包蘭線、湘黔線四條中國鐵路干線,1958年赴湖南,修筑湘黔線婁邵路段;1962年,劉老在常德西湖農場從事勞改勞教工作,70年劉老到達赤山監獄,從事勞改工作共計三十余載。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劉老的奮斗歷程使我們深受感動。
“打不垮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 ? ? ? 1953年,抗美援朝征兵號角再次吹響,保家衛國的任務刻不容緩。25歲的劉老當時作為地方農村干部,響應國家號召,毫不猶豫地投身志愿軍隊伍,隨團坐火車到安東(丹東市在1965年之前的舊稱),越過鴨綠江,到達朝鮮戰場。
(圖為25歲的劉舉學前輩身著志愿軍御寒冬裝,系赴朝前拍攝。)? ? ? ? ? ? ? ? ?
? ? ? 1953年4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為春反登陸作戰做出相應的準備,目的是粉碎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在朝鮮東西海岸實施兩棲登陸的企圖,并在之后先后發起夏季反擊戰役、兩次進攻作戰以及金城戰役等戰役。硝煙滾滾怒千里,烈火熊熊抵戰場。戰時,鐵道兵肩負戰區鐵路搶修、搶建任務,保障軍隊的機動和作戰物資的輸送。志愿軍鐵道兵面臨著一項艱巨的任務——以最快的速度搶修清川江大橋。大橋位于滿浦、平壤鐵路線上,志愿軍的軍需物資和兵員,不分晝夜源源不斷地從這里運往前線。大橋是朝鮮北部交通咽喉,是連接抗美援朝戰爭前線和后方的主動脈。為了切斷這條主動脈,美機傾巢而出,輪番轟炸。轟炸,搶修。再轟炸,再搶修。“我們就要不惜一切代價保住這個橋,沒有休息,不停換班,日夜不眠地搶修。因為切斷了這條運輸線,前方戰場上中國的志愿軍他們沒有飯吃,沒有彈藥打敵人,所以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給前方部隊恢復保障。”說起這條鐵血動脈,劉老記憶猶新。頭頂戰機轟鳴聲不斷,身下是洶涌刺骨的河水,前方是戰友們用血肉之軀鋪就的前進道路,即使冒著槍林彈雨,也要堅決完成任務,“美軍轟炸的時候沒有地方躲,因為在江邊,只能找橋墩子、鋼軌旁躲躲”,“為了保住這個橋,大概犧牲了一個團的人,估計有兩三千人”,劉老說起這些時,心中滿是感慨,眼里閃爍著堅定有力的光。為修筑這條“打不垮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無數戰士用鮮血書寫青春,用生命堅守勝利。
投身鐵路事業——南北四線打通,鋼鐵巨龍騰飛
? ? ? ? “當時祖國告訴我們,朝鮮戰場已經停戰了,需要我們回國參加祖國建設,我們第一批就回國了。回國之后,我就到廣東修理黎塘到湛江的鐵路” 1954年隨著抗美援朝的勝利,劉老也踏上了回國的路途,重新開始新的奮斗歷程。劉老服從國家調配,前往廣東修筑黎塘往湛江的鐵路,當時技術不夠先進,修鐵路無法做到機械化,仍然保持著人工的水平,鋼軌、木頭都得靠人工抬。劉老身為鐵道兵,在工作崗位中依然保持軍人本色。前往江西鷹潭,修筑鷹潭至廈門的鐵路,再赴包頭,修筑包頭至蘭州的鐵路。包頭到蘭州的鐵路沿路干旱,沙塵暴爆發頻繁,風沙來的時候,也沒有辦法停工,只能帶著口罩眼鏡簡單包裹一下繼續修鐵路。? ? ? ? ? ? ? 1958年,修建湘黔鐵路的婁底到邵陽路段。可以說,劉老親歷南北四條大動脈的貫通,親眼見證共和國鋼鐵巨龍的騰飛之路。
? ? ? 中國鐵路始建于清朝末年,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截止2020年8月,中國高速鐵路總里程達3.6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國鐵路復線率和電氣化率分別達到60%和70%,分別位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一位。在當時技術落后的背景下,中國鐵路的發展異常艱辛,而正是由于有著許許多多像劉老一樣的孜孜不倦、任勞任怨的鐵道兵,中國鐵路的發展才能打下堅實的基礎。葉劍英元帥曾題詞稱贊鐵道兵“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這是鐵道兵精神的高度凝練。鐵道兵精神蘊含的“聽黨指揮的大局觀念,令行禁止的組織紀律,敢打必勝的頑強作風,以苦為榮的樂觀態度,勇爭一流的進取意識”,是中華傳統文化凝結的碩果。劉老為其鐵道兵的身份而自豪,鐵道兵的精神也貫穿了劉老的一生,無論是參加戰爭還是投身工作,劉老都是勤勤懇懇、腳踏實地,以黨和國家的利益為先,聽從指揮和調令,為祖國的安全與建設無私奉獻。
轉業從事勞教——勞改三十載,育人先育心
? ? ? 1970年,劉老從部隊轉業,聽從部隊統一安排,到達了常德西湖農場。這里曾是一個低洼的湖區,后來開發成了農場,用來對不同類型的犯人進行勞動改造。劉老的工作就是管理犯人,帶著他們做農活,比如種水稻等。晚上給他們上課,教育他們,做思想改造工作。說到勞改工作,劉老說得頭頭是道,劉老感慨道“以前勞動犯就是勞動和干活,現在更偏重于從思想上、從黨性修養上由外至內進行轉變,而不是單純的重體力活。同時,學習和改造的渠道也更加豐富,以前都是強迫勞動,現在強調自愿勞動,讓牢犯也能掌握一些技術、生存技能,讓他們出獄后能更加快速融入社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劉老說起這些眼中滿是欣慰,這份超過三十年的工作成為了他生活的重心,即使退休這么多年了,劉老談起這份工作仍然思路清晰、記憶猶新。調研團在采訪之時可以明確感受到劉老對這份勞改勞教工作的深切熱愛,劉老扎身于這份工作之中,三十年來兢兢業業,并獲得了從事勞改勞教工作三十年榮譽證章。勞改工作要面臨許許多多的勞改犯,這些勞改犯大多都曾是社會的底層,要從身體和心理對他們進行改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劉老還說到“那時候勞改都是要自己和勞改犯一起去干活的”,由此可想而知,勞改勞教工作既耗費體力又耗費心力。而且那時農場的基礎條件也不好,難以現象劉老在從事這份工作時克服了多少困難,但劉老提起這段經歷時眼中都是熱愛,在劉老的話語里也沒有任何的埋怨與不滿。
(圖為40歲的劉舉學前輩在湖南赤山監獄負責犯人改造工作(左,便裝),背后為監獄老辦公樓)? ? ? ? ? ? ? ?
(圖為司法部頒發從事勞改勞教工作三十年證章)? ? ? ?
? ? ? ? 作為一名老黨員,劉老在被問到入黨對其影響時,如此回答“參軍之后就入黨,入黨已經有好幾十年了,黨員的身份可以說是伴隨了一生。在長期中國共產黨的浸染下,為社會奉獻、為人民服務已經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其實已經沒有太多特別的感覺了。總的來說,在這么多年的歷程中,我感悟到了肩負使命、不負初心、不怕困難的精神”,黨員的身份深刻浸染了劉老的一生,為黨奉獻、為人民服務早已成為一種習慣,他表示希望這種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的精神能夠傳承給自己的后代,望他們成為社會之棟梁。在問到作為黨員所做的奉獻時,劉老云淡風輕,但談起國家的發展與變化,劉老卻變得激動起來,“現在的交通各個方面都很先進了,過去都是靠手工,和現在沒辦法比,現在就是高鐵啊,公路都修到農村啦。過去就是靠著兩條腿,現在都有汽車代步,現在是一年比一年好啊”,說起國家的迅速發展,劉老心生澎湃,表示要感謝改革開放,讓國外的技術進來,中國也能走向世界。劉老雖已高齡,但精神面貌十分良好,容光煥發,談起國家的發展毫不含糊,在這個年齡劉老依然心系國家與社會,這是一名老黨員、老戰士對國家的真情流露,這樣濃厚的感情深深打動了調研團的每一位同學。
(圖為劉老所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
? ? ?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劉老的一生是“四史”的縮影,透過劉老的人生歷程,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背景下,那一代人的風雨兼程。如今,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我們手上,“五老”的故事給了我們新的啟發,我們將秉持著學習發揚“五老”精神的態度,去完成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我們是湘潭大學金盾法學社“五老”事跡調研團,我們在“路上”!(特別鳴謝劉老之女劉艷女士對我團提供的線下協助與支持!
(圖為金盾調研團成員用手機拼成的“線上旗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