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疑問:出身貧寒的人,有可能逆襲翻身嗎?
畢竟生在窮人家,不是我們自己能選擇的。
更何況,老話說窮人孩子早當家。只要在年輕時把磨難都經歷遍了,以后就光剩下功成名就了。
但是,你肯定還聽過另外一種說法,叫: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而有的人生來就是牛馬。
也就是說,不管你有多努力上進,也架不住一輩輩傳下來的認知局限,早就把你人生的天花板,給釘死了。
比如說,有人幫了你,你會怎么表示感謝?
多少人默認的是:他給了我多少,我就還他多少。
這個想法,說好聽了,是不懂人情世故;說難聽了,就是格局小,成不了大事!
然后等你一路跌跌撞撞,摸爬滾打到中年,終于想明白了這件事,很多機會也都錯過了。
所以,窮人家的孩子,真就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嗎?
最近,新能源汽車出了個“大新聞”:
國產電動車比亞迪,以8萬輛的業績優勢,力壓特斯拉,成為當之無愧的全球銷冠!
著實讓咱中國人揚眉吐氣了一回!
更意外的是,從這條消息中,心眼兒還得到了很多關于“逆襲”的啟發。
如果,你也正在為“出生就是牛馬”而苦惱,不妨今天跟我一起來看看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的傳奇經歷。
看他是如何從一個鄉下窮小子,一步步建起自己的商業帝國,成為“左手拒巴菲特,右手贏馬斯克”的中國新能源產業之父的!
01 沒有最窮,只有更窮
與“蔚小理”的創始人不同,王傳福是個典型的60后。
1966年,安徽蕪湖的一家普通農戶,迎來了家里的第7個孩子,取名王傳福。
王傳福的上面,有5個姐姐和一個哥哥。在他的后面,還有一個妹妹。
要養育8個孩子長大成人,王家父母的壓力,可想而知。
不過好在,王爸爸的木匠手藝堪稱一絕。再加上他為人正直、樂于助人,在十里八村都有口皆碑。后來還順利入了黨,當上了村支書。
王傳福的媽媽,則是那種典型的賢妻良母,在家盡心盡力地相夫教子,照顧家人們的起居。
正因為成長在這樣的家庭,雖然貧苦,卻也讓王傳福養成了不管多難,都要保持積極向上、堅毅正直的習慣。
而這,也為他后來打拼事業,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礎。
然而,就連這種簡單清苦的小幸福,老天都不愿多施舍一些給王傳福。
13歲那年,王爸爸因常年勞累、積勞成疾,不幸離開了人世。
王家的天,塌了!
媽媽一病不起;
五個姐姐不得不趕緊找婆家嫁人;
哥哥王傳方也被迫輟學,到鎮上做小買賣貼補家用;
最小的妹妹,則只能忍痛送人。
原來熱熱鬧鬧的十口之家,轉眼間,就只剩下了媽媽、哥哥和王傳福3個人。
而從小成績就不錯的王傳福,自然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
他自知自己肩上擔子有多重,也因此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松懈:別人學習的時候,他刻苦讀書;別人休息的時候,他還在學習;甚至,連夜里說的夢話,都是學習。
當時王傳福只有一個心思:考上中專,畢業后學校管分配,就能賺錢養家了。
可誰知,對“中專”朝思暮想的王傳福,卻在考試時少考了兩門課!
為什么?
原來,就在中考前,突然傳來了王媽媽去世的消息。
哭著趕回家的王傳福,終究是沒能見到媽媽最后一眼。
同時,他也錯過了吃“國庫糧”的機會,只剩下“繼續讀高中”一條路了。
王傳福找到了哥哥,小聲地嘀咕道:“要不,哥,我跟你一塊去做生意吧。”
“不行!”王傳方連想都沒想,就斷然拒絕了。
“再苦再累,我都會供你到底!要知道,讀書是你我兄弟翻身的唯一出路,別再想那些有的沒的!”
可是,王家就剩兩個光棍了,這往后的日子,又該怎么過呢?
此時,王傳福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出現了。
她不僅給王家兄弟帶來了久違的溫暖和力量,更是用自己孱弱的肩膀,一點點將王傳福送上了出人頭地的快車道。
02 沒人替我思考,那就自己來吧
這個人,就是王傳福的大嫂張菊秀。
在一片反對聲中,她不僅倔強地嫁給了一貧如洗的王傳方,還肩負起照顧兄弟倆,幫助王傳福完成學業的重任。
張菊秀傻嗎?
實際上,大嫂看中的,正是王家兄弟身上的那份堅毅與正直。
她堅信自己的眼光,事實也證明了,她的選擇是明智的。
不過,這些都是后話。
為了給小叔子湊齊每個月10塊錢的生活費,張菊秀可以說精打細算到了牙縫里。
但就算這樣,也有湊不到的時候。張菊秀就挨家挨戶地去借,最后只借來了5塊錢。
拿著哥嫂緊衣縮食省出來的生活費,王傳福心里五味雜陳。
他默默地告訴自己:一定要學出個樣來,報答哥嫂的恩情。
什么叫“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不過是“衣食住行都要自己來”的意思。
王傳福很明白,哥嫂只能幫自己“不被餓死”。要徹底走出貧窮,改變命運,他只能靠自己!
于是,學校里出現了一個“讀書狂人”:除了吃飯、睡覺,王傳福每時每刻都在讀書。
不只是課本,他還四處找新書讀,長見識、增知識。
就這樣,王傳福的眼界被打開了,也養成了獨立思考、什么事都自己拿主意的習慣。
“因為我窮嘛,所以不管什么事,只能靠自己去想,自己去看。”王傳福如是說。
老師也給了他“善于獨立思考、動手能力強”的評價。
1990年,王傳福研究生畢業。留在研究院301所工作,也終于吃上了夢寐以求的“國庫糧”。
2年后,他被破格提拔為研究所副主任,成了全院最年輕的處級干部,前途可謂是一片光明。
然而,就在此刻,王傳福卻因為他那敏銳的思考力,做出了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決定!
03 和別人一模一樣,你憑什么贏?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了比格電池有限公司。
已經專注研究電池10年的王傳福,當仁不讓地去深圳當了公司總經理。
本想著這次可以大展拳腳了,可很快地,王傳福就感覺糟透了!
當時,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一種叫做“大哥大”的手提電話。
一部“大哥大”價格不菲,有的甚至高達3萬塊以上。而里面負責供電的鎳鎘電池,一塊也要上千元。
這時,又傳來全球最大的電池供應商,日本廠商決定停止生產鎳鎘電池的消息。
站在人潮涌動的深圳街頭,王傳福仿佛看到了國內通訊業即將迎來井噴式發展的盛況。
所以,一旦日本放棄了鎳鎘電池市場,這將是個巨大的商業缺口。
想到這,王傳福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飛奔回單位,向研究院請示全力進軍鎳鎘電池行業。
結果,報告一去不回,石沉大海。
“如果錯過了這個機會,我會后悔嗎?”
無數個夜晚,王傳福一遍遍地問著自己。
的確,從小他就夢想能端起鐵飯碗,給家人一個簡單穩定的生活。
可眼前的這個機會,不是什么時候都能有的。
一旦錯過,這輩子大概就不會再遇到第二次了!
想到這里,王傳福狠了狠心,交了辭職信,開始著手自己創業。
然而,辭職簡單,創業維艱。
經歷過的人都知道:想是一回事,等真做了,又是另一番光景。
此刻,擺在王傳福面前有千千萬萬個問題,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沒錢!
一條鎳鎘電池生產線,保守地說,也得幾千萬。
王傳福哪來那么多錢?
他想到了銀行貸款。
可自己一沒正式工作,二沒人脈背景,連點像樣的抵押物都拿不出來。
銀行憑什么一給就是上千萬?
后來,王傳福又聯系了幾個投資機構,一遍遍地講述著他對中國電池業的信心,他對公司的規劃……然而,還是沒人看好他。
無奈之下,王傳福找到了表哥呂向陽。
“你和我不一樣,你工作穩定,也很有前途,為什么非要冒險下海?”
一見面,表哥就劈頭蓋臉地訓斥了王傳福一通。
可畢竟有親戚關系在,在王傳福的堅持下,呂向陽還是拿出了250萬啟動資金。
就這樣,1995年,在深圳冶金大院里,一個叫做“比亞迪”小電池公司開張了。
公司有了,可購置流水線的千萬資金,還是個遙遙無期的夢。
怎么辦?
王傳福冥思苦想了好幾天,突然靈光一現:雖然我們缺錢,但不缺人呀!
就這樣,經過幾個不眠不休的晝夜,王傳福親手搭起了一條“人工操作流水線”。
他把原來需要全自動化生產的流程,分解成了幾十個人工操作的工序。然后只花了100萬,就現實了日產4000個鎳鎘電池的生產規模。
這種“偷懶”的打法,不僅省下了大量買設備的資金,還大大降低了機器的折舊成本。更重要的是,生產出的產品,絲毫不比全自動化的差!價格卻連日本電池的一半都不到。
下一步,就該找客戶了。
一個新品牌,人家又憑什么相信你,給你掏腰包呢?
不走尋常路的王傳福再次出奇招!
他直接把電池送給了當時最大的手機制造商試用:“好就留下,不好您給我退回來。”
終于,局面打開了,王傳福又一步邁入了國際市場!
每次提到這段經歷,王傳福總是掩飾不住地得意:
“和別人一模一樣的打法,憑什么你贏?還得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沒錯,正因為王傳福這股不怕苦不怕難的韌性,以及敏銳的商業頭腦,讓剛剛2歲的比亞迪實現了2.5億塊的驕人銷量,迅速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四的知名電池生產商。
說到這,你可能會問了:
為什么叫“比亞迪”呢?這個名字聽起來好怪。
還有,他不是做電池的嗎?怎么又跟新能源汽車聯系上了?
04 不爭饅頭爭口氣!
說起當時在深圳注冊公司名字的事情,王傳福坦言道,自己本來是準備了幾個“好名字”,結果都已經有人用了。
無奈之下,他只好用了這么一個“不中不西”的名字。
“那時候,就是想著先吃上這口飯,至于公司能發展成什么樣,沒想過也不敢想。所以名字什么的,就沒有那么重要了。”
至于后來Build Your Dream的英語含義,是在事業有了起色后,請廣告公司引申出來的。
所以你看,只有先聚焦腳下,才有可能走得長遠。
比如說,從小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貧苦生活,與王傳福剛創業時遇到的狀況,就有那么幾分神似。
而憑著一口不肯服輸的勁頭兒,一步步解決難題、尋找辦法,王傳福闖出來了!
2002年7月,比亞迪在香港順利上市。
第二年,比亞迪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池生產商。
就當大家都認為:王傳福終于出人頭地,苦日子熬到頭的時候。
他卻突然宣布,將以2億的價格收購北方秦川機械公司。
什么意思?
難道比亞迪要改行做汽車?
當他在股東大會上宣布這個決定時,現場立刻就炸了鍋,反對聲、質疑聲鋪天蓋地:“如果你一定要這么做,我們就拋售比亞迪股票,直到拋死為止!”
果然,第二天開盤,比亞迪股價一路下跌,兩天市值蒸發了27億港幣。
可此時的王傳福,卻坐在秦川汽車董事長的辦公椅上,堅定地說:
“下半輩子,我干定汽車了。”
他哪里來的勇氣?
原來,與當年看好電池產業一樣,這一次,王傳福看中了中國汽車的未來。尤其是與自己老本行息息相關的電動汽車產業。
“新能源必將成為未來出行的主流趨勢,早布局才能抓住機會!”
于是,在收購秦川的第二年,比亞迪就開始著手造電動汽車。
那時特斯拉也才剛剛起步。也就是說,與馬斯克相比,王傳福的眼光,絲毫不遜色。
因為做了電動車,王傳福還得到了股神巴菲特的青睞。
2008年,巴菲特專程到比亞迪生產基地考察,并向王傳福投出了橄欖枝:
“我想投資比亞迪,買下你20%的股份,怎么樣?”
讓人沒想到的是,沉默了5秒鐘,王傳福直接say了no。
要知道,那可是股神巴菲特啊,多少人想找他投資,都苦于沒有機會。
王傳福這是財大氣粗、不差錢嗎?
當然不是。
他其實是不想讓“外來資本”控制住比亞迪。
“畢竟,我們是一家中國公司,一旦引入過多外資,經營上必然會受到更多干涉,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
最后,巴菲特不得不妥協,以6元/股的價格拿到比亞迪10%的股份。
而比亞迪也成了股神在中國的第一大股,全球第六大重倉股。
如果你仔細觀察過王傳福的比亞迪汽車,就會發現,這并不是他第一次以中國企業家身份,經營著自己的公司。
比如說,用朝代名為汽車命名。
王傳福是怎么想的?
在一次采訪中,他直言道:因為人格曾受到侮辱,所以必須爭一口氣!
原來,在比亞迪剛剛起步時,有一次,王傳福到國外參加交流會。
可誰想,當他剛剛走出國門,就遭到了對方非常不合理、不公正的盤問。甚至美方官員還要求他出示返程機票,唯恐王傳福賴在美國不回去了。
“從那時候起,我就決定一定要做出世界級高度的中國企業,還要在產品上充分展現自己的國家文化。”
于是,在2012年的時候,比亞迪“王朝系列”車型橫空出世!
在“秦”之后,又相繼推出了“漢、唐、宋、元”四大車系。
如今,滿大街跑著的,帶著用篆體漢字寫就的“王朝系列的車標”的比亞迪電動車,不僅辨識度高,還成為了街頭最亮麗的風景線。
另外,王傳福還倔強地用在車內采用中文按鍵。
很多人都說他“太土”,然而,正是這種“土”,讓王傳福帶著滿滿的民族自信,從鄉下走上了國際舞臺。用實打實的成績向全世界證明:中國的車企,照樣拿第一!
05 寫在最后
回望王傳福這一路走來:
如果沒有父母的言傳身教,他無法擁有堅持到底的毅力與耐力;
如果沒有哥嫂無私的資助,他就無法及時打開眼界,擁有更廣闊的未來;
如果不是在困難面前不肯低頭,在榮譽面前不忘根本,他也無法連續踩中風口,一而再地獲得成功。
如今,王傳福早已身價千億,吃喝不愁。
而對于當年有恩于自己的哥嫂,他也始終沒有忘懷。
早在比亞迪發展上升期,王傳福曾邀請哥嫂進入公司,拿工資、享清福。
但哥嫂怕給他經營公司惹麻煩,又斷然拒絕了。
后來,得知嫂子娘家需要幫助,王傳福就默默地把錢打到了嫂子弟弟的賬戶上。
他還帶著嫂子的母親,四處尋醫問藥,承擔所有醫療費用,外加定期的探望。
現在,王傳福和哥哥嫂子的家,是門對門。
一家人互相照應,兄弟情深,簡直是羨煞旁人!
而懂得知足感恩人,在事業上,也必定會走的長遠,越來越好!
關于王傳福和他逆襲的經歷,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歡迎留言,我們討論區里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