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幸運52”、“非常6+1”節目淡出人們視線,李詠在熒幕上也很少見了,重形式不重內容的綜藝節目早就滿足不了觀眾的胃口了!
為了博眼球,上至導演下至演員都使出了“洪荒之力”!明星素顏上陣、小鮮肉相“撕”互“殺”接踵而來。綜藝圈本著“不求最好,但求新穎”原則,變著法兒的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
這不,時隔多年后,再見詠哥,居然是在“歡樂總動員”的節目里,更驚艷的是,他不主持節目,而是跟謙大爺搭檔說相聲。
開始,我是不看好他的,因為相聲需要功底,不像小品那么容易表演,歐弟就算拜了郭德剛為師,不也是說一回尷尬一回?
誰知道只看了兩場,我就打自己嘴了......
宋丹丹夸贊詠哥的表演后,他在節目中說了這樣一句話“來說相聲屬于中年下崗再就業......”
現在何止一個李詠啊,金星這樣優秀的舞蹈演員,不也做起了“金星秀”?央視名嘴張泉靈不也轉型做投資人了?胡歌老公在上海還辦起了攝影展......原諒我只有十個手指頭,掰著數不過來了......
好吧,我承認這些都是名人 !
那么不知名,做得好的,我更是無法一一列舉了!
你知道嗎?
詠哥那句半調侃半認真的“來說相聲屬于中年下崗再就業......”正在成為互聯網時代的趨勢!
我們父輩那一代不少端著鐵飯碗的人經歷過“下崗分流”,從此有人踏上了致富之路,也有人至今捉襟見肘。
那一代人普遍沒什么高學歷、沒什么文化,但是為什么下崗的結果卻大相徑庭?
那樣求穩的年代尚且沒有什么真正的鐵飯碗,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哪個行業可以長勝不衰,哪份工作可以提供一張長期飯票?
如何從容應對“中年下崗再就業”呢?
今天分享兩招:
一、弄明白自己所長和所愛
如果你說,平時擅長吃飯喜歡睡覺,那我還真寫不下去了。哪怕你喜歡打游戲,都可以從中賺個零花錢啊,我的大外甥賣游戲設備的錢都高過日常工資了。
做自己擅長和喜歡的事,才能輕輕松松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提升。
如果你只是迫于生計,下班后不得不開滴滴、做家教、送快遞來增加額外收入,每天躺在床上會覺得這該死的一天總算忙完了,這不算“所長和所愛”的范疇。
出賣時間增加收入比花時間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是不是顯得難過多了?而且因為被動工作,很難得到技能提升。
二、學習、學習、再學習,重要的事兒說三遍
這個世界上還有比投資大腦更劃算的投資嗎?
李笑來老師用《七年就是一輩子》整整一本書的文字來告訴我們,大腦升級有多么重要!
不看書、不聽課、不學習,那只有夢里與周公交流交流思想、看韓劇歐巴流流眼淚和口水了......我相信沒有哪個市場相信這樣的眼淚!也沒有老板喜歡這樣的員工!
做個“斜杠青年”、“復合型人才”,很難嗎?
難不難在于你愿不愿意去做了!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軌道上,也許唯有“斜杠”自己,才不怕被這列火車甩出窗外吧?
套用范爺一句話“姐不嫁豪門,姐自己就是豪門”,希望多年以后,你也可以像范爺一樣霸氣地說“姐不怕下崗,姐不靠打工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