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北虜太和公主歸宮闕
毳幕承秋極斷蓬,飄飖一劍黑山空。
匈奴北走荒秦壘,貴主西還盛漢宮。
定是廟謨傾種落,必知邊寇畏驍雄。
恩沾殘類從歸去,莫使華人雜犬戎。
【注解】
1.??北虜:古代對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的蔑稱。《后漢書·袁安傳》:“憲日矜己功,欲結恩北虜。”明謝肇淛《五雜俎·地部二》:“北方沙漠之外,不知還有海否?若果有之,則中國與北虜亦在海中矣。”
2.?太和公主:?唐憲宗幼女。初封太和公主,嫁回鶻崇德可汗。武宗會昌三年歸唐,至京師,詔百官迎謁。進封長公主。會昌初,回紇入寇,連年侵略云州、朔州等地,為唐王朝邊患。會昌三年正月十一日,石雄大破回紇烏介,迎接太和公主歸京。三月太和公主至京師。
3.??宮闕:古時帝王所居宮門前有雙闕,故稱宮殿為宮闕。《史記·高祖本紀》:“ 蕭丞相營作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高祖還,見宮闕甚壯。” 南朝齊謝朓《始出尚書省》詩:“趨事辭宮闕,載筆陪旌棨。” 宋蘇軾《水調歌頭》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4.??毳幕:亦作“毳幕 ”。游牧民族居住的氈帳。《文選·李陵〈答蘇武書〉》:“韋韝毳幙,以御風雨。”李善注:“毳幙,氈帳也。”唐王維《兵部起請露布文》:“氈裘之長,思嚮風以無階;毳幙之人,惟涂地而可獲。”
5.??????[endif]斷蓬:猶飛蓬。比喻漂泊無定。唐王之渙《九日送別》詩:“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宋柳永《雙聲子》詞:“晚天蕭索,斷蓬蹤跡,乘興蘭棹東游。”
6.??飄飖:形容舉止輕盈、灑脫。唐柳泌《玉清行》:“照徹圣姿嚴,飄颻神步徐。”明梁辰魚《好事近·寄懷》套曲:“花館貯多嬌,冠當筵風度飄颻,纖歌飛處,柳外乳鶯春曉。”
7.??黑山:又稱殺胡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南。《魏書·太武帝紀》:神?二年(429年),“車駕東轅,至黑山,校數軍實”,即此。
8.??匈奴:稱胡。我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戰國時游牧于燕、趙 、秦以北地區。其族隨世異名,因地殊號。 戰國時始稱匈奴和胡。東漢光武建武 二十四年(公元48年)分裂為南北二部,北匈奴在公元一世紀末為漢所敗,部分西遷。南匈奴附漢,西晉時曾建立漢國 和前趙國 。
9.??秦壘:亦稱“秦長壘 ”。即秦壁。《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趙軍逐勝,追造秦壁 ”唐張守節正義:“ 秦壁一名秦壘 ,今亦名秦長壘 。”
10.??貴主:尊貴的公主。《后漢書·竇憲傳》:“今貴主尚見枉奪,何況小人哉!”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貴主冠浮動,親王轡鬧裝。”
11.?漢宮:漢朝宮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宮殿。南朝陳后主《昭君怨》詩:“圖形漢宮里,遙聘單于庭。”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詩:“日月低秦樹,乾坤繞漢宮。”明陶望齡《沛縣過高帝廟》詩:“魂魄來游長此地,漢宮秋色近如何?”
12.??廟謨:廟謀。即朝廷對國事的謀劃。《后漢書·光武帝紀贊》:“明明廟謨,赳赳雄斷。”按,謨,《文選》作“謀”。宋岳飛《措置襄漢乞兵狀》:“恭奉圣旨,恢復襄漢,仰遵廟謨,今已克平五郡。”清洪升《長生殿·彈詞》:“當日只為誤任邊將,委政權奸,以至廟謨顛倒,四海動搖。”
13.?種落:種族部落。《晉書·劉元海載記》:“天未悔禍,種落彌繁。”《周書·異域傳上·稽胡》:“復詔達奚震、辛威 、于寔等前后窮討,散其種落。”唐李白《出自薊北門行》:“單于一蕩平,種落自奔亡。”
14.?邊寇:侵犯邊疆的敵寇。漢桓寬《鹽鐵論·伐功》:“及其后,蒙公死而諸侯叛秦,中國擾亂,匈奴紛紛,乃敢復為邊寇。”《宋書·檀道濟傳》:“十二年,上疾篤,會索虜為邊寇,召道濟入朝。” 宋范鎮《長嘯卻胡騎賦》:“邊寇眾至,虜戰數挑,勝不可以近決,敵不可以前料。”
15.?驍雄:勇猛雄武之士。漢蔡邕《劉鎮南碑》:“君遇險而建略,遭難而發權,招命英俊,援得驍雄。”唐陸龜蒙《五歌·食魚》:“橫戈負羽正紛紛,祗用驍雄不用文。”
16.??恩沾:皇恩潤澤。《魏書·太祖道武帝紀》:“仁風被於四海,盛化塞於大區,澤及昆蟲,恩霑行葦。”唐韓愈《奏汴州得嘉禾嘉瓜狀》:“伏惟皇帝陛下道合天地,恩霑動植。”
17.??犬戎:古族名。戎人的一支。即畎戎。又稱畎夷、犬夷、昆夷、緄夷等。《左傳·閔公二年》:“ 虢公敗犬戎于渭汭。”杜預 注:“犬戎,西戎別在中國者。”《國語·周語上》:“ 穆王將征犬戎。”《史記·宋微子世家》:“周幽為犬戎 所殺,秦始列為諸侯。”
?
簡譯:
會昌二年八月,烏介可汗率兵南下,突然進入大同川,掠奪雜居在河東的戎狄各族牛馬數萬頭,轉戰至云州(治云中,今山西大同)城下,云州刺史張獻節閉城自守。初九,詔令征發陳州、許州、徐州、汝州、襄陽等地屯兵進屯太原(今太原西南)和振武軍、天德軍等防地,待來春再出兵驅逐回鶻。九月,唐命劉沔兼任招撫回鶻使,張仲武為東面招撫回鶻使。唐各道兵馬集結于太原,劉沔率兵屯防雁門關。
會昌三年正月,烏介可汗兵臨振武,劉沔遣麟州刺史石雄、都知兵馬使王逢率沙陀朱邪赤心三部及契苾、拓跋3000騎兵襲擊回鶻牙帳,劉沔親率大軍隨后跟進。石雄到達振武城后,派人從城里向城外挖鑿10余條地道,于半夜引兵從地道殺出,直攻可汗牙帳。唐軍進至其帳下,回鶻兵才發覺,烏介驚慌失措,棄輜重逃走。石雄率兵追擊,十一日,在殺胡山(即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子罕山)唐軍大勝。回鶻兵被斬首萬人,收降2萬余人,烏介被槍刺傷后帶數百騎向東北方向逃去,歸附黑車子族,其潰散部隊多向幽州軍投降。之后,迎接太和公主歸京。三月太和公主至京師。
秋季時烏介可汗突然率兵入侵,刺史石雄巧施妙計,一舉在黑山大敗胡兵。
匈奴向北敗逃,邊疆終于又安定下來,同時也把太和公主接回了京師。
這是朝廷識人善用謀略得當,才成功擊潰了這些邊塞的來犯之敵呀。
最后也是皇恩浩蕩,更是為了不讓這些犬戎胡虜混雜在我中華一族,故放那些殘余的流寇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