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堅持,努力,奮斗,堅韌,自律 這都是一個人做事情的品格。我們常說一個厲害的人就應該自律,一個厲害的人智商情商都很高。
但也許,這個世界所謂厲害的人并不是獨立存在的,我們看到的厲害,不過是你感覺你人家表現的厲害罷了。
這句話很繞口,直白一點就是:
所有的厲害并不是獨立存在的,不過是跟別人比較出來的罷了。
自己認為自己厲害不重要?別人認為你厲害才重要。。
你寫作很厲害,你演講很厲害,你編程很厲害,你開車還厲害。。。。
好好看看,其實這一切的厲害,并不是獨立存在的,之所以寫作厲害,是因為我認為比你厲害。之所以演講厲害,是因為比你講的好。一切都厲害都是在群體中比較出來的。
而“厲害”本身就是個體在群體中能力的口碑描述而已,說你厲害,說明你在群體中具備別人做不了的能力。
如此,“厲害”就成為了個體在群體中很重要的能力口碑。我們每個個體也因此都希望自己能夠在群體中表現的更“厲害”。
如何“厲害”?
我個人認為厲害分為:刻意練習+主動分享兩個階段。一個是從0到1,一個是從1到100。
刻意練習意味著自己清晰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厲害能力,并主動輸入專業模型信息,刻意練習,反饋迭代,360度的場景練習,真正能夠在多區域,多場景中勝出。這個能力形成的過程就是從0到1的過程。
主動分享則是讓更多的人認知到你的能力,從而也就在多群體中產生更強的能力競價機會,讓自己真正獲得“厲害”的復利收益。這個分享的過程就是讓自己的能力從1到100的傳播過程。
這其實跟之前思考的能說會做很相似,我們要變的“厲害”,一定是建立在“比較”基礎上的,否則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否真有效,是否真優秀。無論是習得能力還是表現能力,都離不開做和說,又或者是刻意練習和主動分享,缺一不可。
我記得剛工作的時候,同事之間戒備心極強,自己不會的問別人,別人會害怕你學了去,并超越他,因此就不那么愿意解答和幫忙,今天回憶起來,其實發現還是認知遮蔽的問題。
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沒有哪個人是通過一個獨門技巧可以打遍天下的,效率,工具的變化日新月異,專業的書籍模型隨處都是,唯有自己在邊做邊說的過程中,為了被別人需要,自我迭代,快速優化,才能讓別人眼中你的那個“厲害”持續下去。
當我們閉門造車的時候,當我們悶頭死磕的時候,一定要清醒的明白,自己在死磕的是比誰“厲害”的能力。
學會在群體協作中自我迭代成長,學會在群體連接中,主動分享,是一個很厲害的能力。
今日思考,不求絕對,但求養成思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