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后,大多數人的核心關鍵詞,可歸結為三個,即房子、車子、結婚。也有很多人覺得“必須要有套婚房啊,不然怎么結婚”,所以可以再濃縮成房子、車子。
三四線城市,道路不擁堵,交通不便利,買輛車還是有必要的,而在一線城市發達的交通體系,網約車、共享車、軌道交通、磁懸浮等貫穿短、中、長途,方便快捷又經濟,對于私家車的需求貌似也沒那么大,油錢、拍牌、保險費還有車子耗損,絕對抵得上天天出門坐專車,真是即浪費金錢又浪費精力的事。
我個人就覺得,如果我沒那么能力在買車的同時,雇一個司機,為什么要買車?可以坐更好的車,擁有更好的司機,享受更好的出行服務,為什么要自己花時間當司機?當然有些車友群可以幫助你認識某種圈內人,達到社交+合作的作用也是挺好,只是剛畢業不久,就算認識稍微高一點層次的人,也不見得能成為有效社交,因為你其他方面達不到他們的高度,人家不一定帶你玩,呵呵~
再加上與高額的房價相比,買車的錢瞬間被秒成渣,也就覺得車子也不是個事兒了,所以又進一步縮減成一個關鍵詞,那就是房子。看看這節節攀升的房價啊,除了絕望還是絕望,比2015年股市大跌還要讓人絕望。在2016年各種史無前例、史上最嚴的限購政策出臺后,原本以為會消停的房價又有點按耐不住,年一過首都又經歷了一次33天的暴漲!
2月份,北京鏈家成交量達到11981套,如果按照鏈家占比北京二手房市場一半的份額來算,那么北京總體成交約24000套,這已經趕上調控前2016年七八月份的數據了。中原地產的數據顯示2月份北京成交均價為70702元,搜房網顯示的是62414元,Q房網顯示的是59178元,平均下來大概64098元;而上海呢,搜房網數據顯示的是54021元,Q房網顯示的是52502元;而深圳平均下來也有4萬8千多。隨隨便便一套80平米的房子要四五百萬吶,拿剛需首套的首付也得有150~180萬了,如果父母沒有這么大的支付能力,拿什么來買房?而更讓人無奈的是,父母日漸年邁,房子逐日變貴。有人說愛情是這個時代的奢侈品,有人說爸爸逐漸成為奢侈品,高房價真的讓很多人和物成了奢侈品。
即使連心理咨詢師也照樣不淡定,我曾經有個咨詢師朋友就憤憤的說,一線城市的門檻太高,活下去都不容易,更談不上活得好。有個朋友跟我說,我之前看好的那套房子,從300萬轉眼就漲到了500萬,你說怎么才能賺大錢?我說我也想知道。她說為了房子嫁給不愛的男人,我受不了那個氣,可是自己掙,真的太難了。我想起研一的時候,某位上海本地的親戚開車送我回學校,路上帶著點優越感地跟我說“我給你介紹個本地人吧,不然你自己在上海買房成家,天方夜譚!”
沒有房子,還談得起戀愛嗎?
沒有房子,還結得起婚嗎?
沒有房子,還生得起孩子嗎?
一線城市非土著、無背景、無有錢爸媽,
不嫁本地男子,在上海成家立業真的是天方夜譚嗎?
拿什么來拯救你,我的愛情、我的尊嚴、我的夢想?
1
我的大學同學秀姐,就是一個活脫脫的“我倆就沒錢了,照樣在上海有房,小日子還過飄的了”的典型案例,這絕對不是什么心靈雞湯,也不是什么勵志屌絲逆襲的故事。
2011年7月大學畢業后,她來到上海工作,月薪也就兩三千塊吧。11月份的時候認識了當時的男朋友,一個大她三歲的帥氣小伙,各方面都很合。以前感情經歷一片空白的她,上天直接賜給她一真命天子,水到渠成的結婚。
2012年考慮結婚要買房,借了點父母的錢加上兩人省吃儉攢的錢,在上海偏遠地區買了一套一居室,然后繼續過著在市區租房的日子。雖然出租屋比較簡樸,還要共用一個衛生間,有的人家直接在過道上做飯炒菜,大家轉個身就能照面,但好在鄰里關系融洽。
2014年有了個可愛的兒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的住在出租屋里,偶爾去自己房子住住。因為住的太市區,享受著優質的公共資源,幾步路到外灘,11路就到福州路書城……公司離家近,有較之其他人更多的時間陪伴寶寶成長,給了孩子很多的愛,如今孩子性格很好,而且三歲不到已經會50個左右的英語單詞了!
她買來壁紙裝飾房間,微波爐、電磁爐、烤箱、料理機、榨汁機應有盡有,閑來無事就做做美食;老公還買來個小型縫紉機,把自己的大衣服改作成寶寶的小衣服,還挺時尚;依然跟老公有說不完的話聊不完的天,依然牽手擁抱接吻,依然會在紀念日給予對方驚喜,依然時常開開玩笑、說說情話……
雖然在上海沒有大房子,但誰敢說你住在大房子,比她過得幸福?雖然是蝸居,但誰敢說你日子過得一定比她的更溫暖?前面有三條通向圓滿的路,一是凡塵俗世的皆大歡喜,二是對某種宗教信仰的皈依,三是名利戰場的叱咤風云,你選擇哪一條?有人選擇其中人跡罕至的一條,但大多數人甘當小人物,做一個接地氣的人,溫暖一顆心,跟另一個普通人相依相伴過平凡的日子,知足常樂也是一種幸福。
2
某女,(不給其他信息了,保護個人隱私)嫁給了一個家里做生意的小開,結婚前婆家就給他們準備了一套房,娘家給買了一輛車,婆家過意不去又給了媳婦50萬的彩禮,讓她隨便買什么。(你看,人生就是如此不公平,有些人輕松擁有的,可能就是其他人一輩子也掙不來的)婚禮也辦得特別風光,無疑親戚朋友都羨慕的不得了,覺得她就放心的做少奶奶好了。
然而實際上,家族生意一直掌握在公婆手里,小開畢業后在企業當總經理,但沒有實權,工資也沒有,有需要用錢的問爸媽要,但要經財務審。她婚后也是如此,不許在外工作了。雖然想分開過,但被老公否決,覺得她不夠信任自己,也有破話家庭和諧的嫌疑,“再說我爸媽就我這么一個兒子,以后還不是我們的嘛?!”
真是如此嗎?房子他們住著,車子也開著,但產證是公婆的名字,給的那50萬在一線城市能買個廚房嗎?她最多享受的是娘家給的車,還有吃、穿、零花錢,可是那點小錢還要通過審核呢!她能搞得過生意門精的公婆?真相是人為刀俎、她為魚肉啊!
你說公婆也活得長不過她啊,遲早她媳婦熬成婆,翻身農奴把歌唱啊!但那是對他們兒子而言的,于她呢?永遠要老老實實給公婆打工、照顧老公,要你生孩子你就得生,要你生男你不能生女,要你生幾個就幾個。受不了,真的有天離婚了呢?小家庭名下什么財產都沒有,她能分到一根雞毛嗎?對外,老兩口還落得個好名聲,“我們還不都是為了孩子”,她呢,有淚就只能往心里咽了。
你以為的捷徑,可能是路上布滿地雷;你以為可以偷的懶,可能日后加倍奉還。當然嫁給有錢人的姑娘并不都是立危墻之下,但肯定是門當戶對、勢均力敵,倒不一定都是家世顯赫,但綜合實力肯定差不了多少。我就有個學妹,非上海土著,但是人美、身材好、智商高,工作能力強,在高新行業,家境也不錯,唯一遺憾的是拿不到本地戶口,后來嫁給了一個本地人,可能愛也可能不愛,不過人家知足的人。
我覺得真的遇上面包與愛情的抉擇時,無論選擇哪個都無可厚非,怕就怕選了這個想哪個,選了面包又要苛求愛,選了愛情又非要支付不起的面包,永遠都擰巴。
也許你要問了,你說了這么多那么你自己呢?之前給你介紹本地人的親戚打臉了嗎?我就說說吧,沒有輸給自己的人,在高房價之下,又怎會輸給愛情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