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十余年后轉換跑道,創業的道路上如何可以更順暢?更能明確目標?帶著這些問題,我開始 重新閱讀小強升職記,同時記住“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所說,讀工具書的最佳方式:學以致用,才能真正學透。
第二章:讓種子發芽
一、四象限法則
所謂四象限工作法是由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柯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理論。該理論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緊急分成了四個象限:重要而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不緊急。 [注:數學的四象限有區別,三和四象限是相反的,不過不影響應用]
學習:
先輕重,給所有任務以職業價值觀為標準標出:“重要”和“不重要”;
再緩急,給所有任務以截止日期為標準標出“緊急”或者“不緊急”;
最后按照自己的意愿給所有的任務標出“高”“中”“低”三種優先級別。
應用:
我用SPMW法來貫徹四象限,用在工作和生活上一段時間,后來覺得繁瑣,就沒有堅持下去,現在仔細想想,應該是所謂的“任督兩脈”還沒打通,沒有形成自己清晰的職業價值觀,就無法真正判斷一件事的重要度,同樣無法真正決定一件事的緊迫度。
建議:
1.?走入第二象限是四象限工作法的的核心理念,經常制定的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都是相對于第二象限.
2. 我的理解是第一象限是活在過去,一直在為以前買單,第二象限是活在當下,面向未來,未雨綢繆.
3. 走出第三象限需要技巧,書中介紹“猴子法則”,或也可以看成“太極”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目的是為了不要被別人的問題所困擾,從而可以專注在自己重要的事情上。
舉例:同事問:我什么時候能拿到這個軟件的操作說明書?
你回答:我已經讓xx去做了,他會直接發給你。
二、把時間看成一種投資
“一個番茄壹仟塊!“ 我說的番茄,就是番茄時間法里面的計算單位,一般為25分鐘長;在曾經的公司,看到第三方咨詢師拿的時薪就是2千RMB,那不就是一個番茄1千塊了嘛!還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現在想,這其實就是ta的單位時間價值。
警句:
時間這項資本有自己的特性:供給毫無彈性;無法蓄積;無法取代;無法復得。
三、腦袋里只裝一件事
故事:
查爾斯-史瓦在半世紀前擔任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期間,曾經向管理顧問李愛菲提出這樣一個不尋常的挑戰:“請告訴管理者如何能在辦公時間內做妥更多的事,管理者將支付給你任意的顧問費?!崩類鄯朴谑沁f了一張紙給他,并向他說:“寫下你明天必須做的最重要的各項工作,并按重要性的次序加以編排。明早當你走進辦公室后,先從最重要的那一項工作做起,并持續地做下去,直到完成該項工作為止。重新檢查你的辦事次序,然后著手進行第二項重要的工作。倘若任何一項著手進行的工作花掉你整天的時間,也不用擔心。只要手中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則堅持做下去。假如按這種方法你無法完成全部的重要工作,那么既使運用任何其它方法,你也同樣無法完成它們,而且若不借助于某一件事的優先次序,你可能甚至連哪一種工作最為重要都不清楚。將上述的一切變成你每一個工作日里的習慣。當這個建議對你生效時,把它提供給你的部屬采用。這個建議的試驗時間的長短,由你來定。試驗后,請將你認為這個建議所值的金錢數額,用支票寄給管理者”。
數星期后,史瓦寄了一張面額兩萬伍仟美元的支票給李愛菲,并附言她確已為他上了十分珍貴的一課。史瓦的朋友事后曾問及,何以他為那么簡單的觀念付出了那么大的代價。史瓦的答復是:“哪些觀念基本上不是簡單的?”。他說經過李愛菲的指點后,他與他的部屬才開始養成“先做重要的事”的習慣。伯利恒鋼鐵公司后來之能夠躍升為世界最大的獨立鋼鐵制造者,據說可能是導因于李愛菲的那數句真言。
學習:
腦袋里只裝一件事,一時一事的好處:
1. 專注
2. 成就感
3. 擺脫壓力
4. 更好的結果
如何找到下一步行動:
1. 動詞開頭
2. 內容清晰
3. 描述結果
4. 設定開始時間、周期、最后期限。
例子:9點開始在會議室xyz開會討論營銷計劃,需要2小時,說服與會者認同我的營銷方案。
感悟:
和德國老板共事,了解到德國人對下一步行動計劃的重視,尤其是安排全天的Workshop研討會,一定會在之前一兩周內就把所有任務和時間敲定。做事秘訣,唯認真而已。
四、衣柜整理法
用衣柜整理為例,導入GTD(Getting Things Done)的流程。
第一步、收集:清空衣柜
第二步、處理:為衣物分類
第三步、組織:將分類的衣服重新儲存
第四步、回顧:對衣物做到心中有數
第五步、行動:選擇最佳方案.
其中的精髓,當屬最后一步,大衛-艾倫提出的人生規劃的六個高度。此處不展開,但你仔細分析,不就是:上半部分是用價值觀(原則)和人生觀(愿景)來制定目標;下半部分通過工作和生活的計劃來執行嗎?
下一步:
1) 整理學習筆記第二章并在簡書發表
2) 學習小強升職記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