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2017-11-30書簽客
書簽客/書
我們辛苦掙錢,學習理財知識,是為了啥呢?顯然不是為了當葛朗臺,天天在家守著錢玩。
我們希望通過有規劃的理財,讓家人和自己的生活更加有品質。比如,通過理財買輛心意的車。
雖然書簽客一直認為汽車是負資產,只會消耗你的資金,但是有一輛代步工具,對提高家庭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質還是很有幫助的。
畢竟,掙錢辛苦,花錢實現自己的小目標,才會有成就感。
1
那么,如何通過良好的理財規劃來實現買車的小目標呢?
首先,你要明白自己的資產情況并定下目標。
比如,小明的老婆一直比較喜歡奔馳GLC,準備在兩年攢夠40萬實現這個小目標。目前小兩口有10萬存款,扣除生活費,每月能攢下6000元的買車錢。
其次,你要知道每年要完成的收益率是多少
攢錢不是目的,有計劃支配自己的資金才是關鍵。那么如何才能知道每年達到多少錢的收益率,就可以實現買車大計呢?
2
在說出具體數字之前,書簽客先給大家介紹一個函數---RATE
RATE函數是一個財務函數,意思就是基于等額分期付款的方式,返回某項投資的實際利率。
翻譯成人話就是,利用RATE函數,我可以根據目前的資金收入情況,計算出來買車每年要達到多少的收益。
RATE(nper,pmt,pv,fv)----利率(支付總期數,每期投入值,初始值,終值)
下面書簽客來依次解釋這些指標的含義
支付總期數(nper):24(攢錢需要兩年=24個月)
每期投入值(pmt):-6000(按月攢下買車錢6000元/月,因為是投入的錢,所以是負數)
初始值(pv):-100000(目前手里已經有的買車錢100000元)
終值(fv):40000(車價400000元)
RATE函數一共就這四個指標需要填寫,唯一需要小心的是初始值和每期投入值都是負數,剩下的就是我們該如何計算呢?
作為表哥,是時候請出來Excel了。
3
把剛才說的數據填進去之后,就可以看到結果,即2.86%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2.86%并不是小明要達到的年化收益率,而是每個月要達到的收益率。
年化收益率=2.86%*12=34.32%
已經遠遠超出信用卡的年華利率,也接近受國家保護的36%貸款利率紅線。
想兩年都達到這么高收益率的可能性很低。怎么破?
難道買輛奧拓,換上奔馳的標?
小明同意,小明老婆也不同意啊。
我們回過頭再看這些數據,首先車價很難有大的降幅;那么我們只能在支付總期數和每期投入金額上做文章了。
先看買車期限,如果延遲1年買車呢?
也就是說支付總期數(nper):36
那么計算出來的月利率是0.98%,年化利率是11.8%。努努力,似乎小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
如果小明架不住老婆的軟磨硬泡,就是想兩年之后買車,怎么辦?
那么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在每期投入金額上加大投入了。
這時候,就需要跟老婆大人商量一下,是不是以后每個月都少下幾次館子,少看幾場電影,少買幾個包包,沒準剩下的錢就可以完成買車大計了。
假設小明老婆被成功說服,每期投入值(pmt)從-6000變為-10000,那么結果該是如何?
我們帶入計算公式再看看:這次計算出來的月利率是1.05%,年化利率是12.6%
很顯然,在增加支付總期數或者增加每期投入金額上,我們都可以有實現小目標的可能。
4
可能有小伙伴會疑惑,為什么書簽客要把年華收益降低到11%--13%左右呢?
其實,這和我們目前能夠接觸到的主流理財產品有關。
我們折中來看,如果要達到12%的年化收益率,我們需要怎么達到呢?
顯然,我們需要在多種理財產品中進行合理的搭配,才能在降低風險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收益。
基金+P2P就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那么這兩者的比例應該是多少?
1.基金:很顯然,看過書簽客之前文章的小伙伴,一定會知道,基金要達到年化收益率12%,還是不難的,選取比較靠譜的指數基金也好,偏股基金也好,都是可以很容易實現目標,甚至是超過這個目標。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基金達到12%的年化收益率需要的時間可能要超過3年。
書簽客一般建議大家投資基金的期限,最少3-5年才合適。不然,前兩年投資基金很可能還在虧損,很難達到預期的收益。因此,基金的比例建議控制在40%以內即可。
2.P2P:隨著國內監管政策趨緊,以及各大平臺進入平穩發展階段,各個公司的降息趨勢有增無減。基本上大平臺的年化收益率都在10%左右,如果把加息券、活動紅包算上,估計能在12%左右。
如果愿意承受中等風險的小伙伴,可以選擇比較靠譜的大型P2P平臺來投資。
從大的范疇來講,P2P屬于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在損失一些收益的前提下,大平臺的P2P還是值得投資的。因此P2P的比例建議控制在50%以內。
3.剩下的10%,書簽客建議作為機動資金。可以在基金和P2P之間滾動。這樣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
小明的老婆的買車計劃,算是有著落了,小目標實現的可能越來越大。
既然車可以算出來,那么買房子的話是不是也可以呢?
嗯,套用RETE公式,看看你買房的潛力,還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