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
閱讀,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八月讀書書單分享
1、木心《素履之往》
木心近年來有火的趨勢,一曲《從前慢》把我們都帶回了過去的時光,散文集《素履之往》,“總覺得詩意和哲理之類,是零碎的、斷續的、明滅的……蒙田勿事體系。尼采戟指架構體系是不誠實一此二說令人莞爾。雖然,誠實亦大難,蓋玩世各有玩法,唯恭,恭甚,庶幾為玩家。吾從恭,澹蕩追琢以至今日,否則又何必要文學。”全文言簡意賅,字字珠璣,更像是隨筆記錄的感言。
好句摘抄:①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
②眼看一個個有志青年,熟門熟路地墮落了,許多“個人”加起來,便是“時代”。
③偷懶絕招之一:教育家認為應靠宗教信仰來提高道德素質。之二:經濟學家主張由慈善事業以解決民生問題。
④當愚人來找你商量事體,你別費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的。
2、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贊》
一本短小精致的隨筆,運用日本式的房屋、廁所、燭臺和漆器等,“禮贊”了日本人的“陰翳美”,看看鄰國的美學觀和中西文化觀,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示。
好句摘抄:
①寒冷即風流,污穢出文雅。
②假若東方獨立發展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科學文明,那么我們的社會狀況也就會和今天迥然相異吧?這個問題時常引起我的思考。例如,假設我們有獨立的物理學,化學,我們也就能獨立完成以此為基礎的另一種發展,日常使用的各種機器、藥品、工藝品等,就會更加適應我們的國民性,不是嗎?而且,就連物理學和化學本身的原理,也會產生不同于西方人的見解。甚至光線、電氣、原子等的本質和性能,和我們今天所學的東西相比,也許會呈現全然不同的形態。我不懂得這些科學原理,只是憑著模糊的想象罷了。
3、亨利·戴維·梭羅《瓦爾登湖》
跨越兩個國度的語言習慣讓我難以進入作者描述的生活狀態。《瓦爾登湖》是我讀過不多的外國文學中最難讀的一本書。這是一本需要沉淀下來讀的書。《瓦爾登湖》不是小說,更像是個人的情感表達。
正如徐遲所說,在繁忙的白晝他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并沒有什么好處,直到黃昏,心情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而到夜深萬籟俱寂之時,就更為之神往了。
好句摘抄:
①公眾輿論同我們的個人意見比較起來,只不過是個軟弱無力的暴君,一個人對自己有著怎樣的想法,這決定了它的命運,確切點說,指明了它的命運。
②年增歲長未必就更適于充當年輕人的導師,因為所得往往不及所失。
③巴黎的猴王戴上了一頂旅行帽,美國所有的猴子便全都來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