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冥想筆記第十五節? 何為超我
歡迎回到清新冥想。
在開始之前,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戴上耳機,確保自己處于一個不被打擾的環境。
今天我們繼續上一節課的話題,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上節課我們解釋了什么是本我,現在我們來談談超我,超我是人格系統中專門管道德的司法部門,它由人的道德律法和自我理想構成,可簡單區分為“理想”,“良心”兩個層次,其中“理想”中既包括自我理想,又包括社會理想。自己理想中想要成為的人,以及社會主流價值觀所認可的英雄人物、道德楷模的形象,會匯總融合成為一套個體為自己所設的行為價值標準,而超我就是負責監督我們按照這套標準行事的人格。
如果我們把本我當成一個及時行樂,不停的哭鬧,只想追求舒適,生存和繁衍的小孩子,那超我就像一個權威的教授,他關心的是理想而不是現實,比起欲望和快樂,他更在意到底什么才是正確的,有意義的,有道德的。因此,超我會不停的勸導我們更加成熟,更加善良,追求卓越。當本我產生違反道德或社會秩序的欲望和沖動時,超我就會讓這些沖動生成罪惡感和內疚,從而抑制本我。比如,你去到一個期待很久的餐廳,但是發現需要排隊,這個時候處于對美食的渴望和對等待的厭惡,本我就會趨勢你產生插隊的想法,這樣就可以不排隊直接吃到美食,但由于插隊是不道德的,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超我這時候就會及時出動,讓我們對于插隊這種行為產生罪惡感,從而克服沖動,乖乖排隊。而在有些地區或者某些環境中,插隊很常見,根本就不存在有序排隊的社會秩序,插隊也并沒有道德壓力,因此這些環境成長起來的人,他的超我人格就不會在意要不要排隊,這就是為什么哪怕排隊并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我們還是會遇到喜歡插隊的人。并不是他們忍不住,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只有本我,沒有超我。
現在,就讓我們把思考集中回來,進行今天的呼吸練習吧。
想像自己處于一個安靜不會被打擾的地方,然后找一個有靠背的地方坐下來,閉上你的雙眼,挺直上身,輕輕抬起頭,由下至上,用心感受你的腿部,臀部,腰部,背部,將注意力集中到鼻子,開始做自身呼吸,讓自己沉浸在此時此刻,深吸一口氣,然后深深呼氣,反復呼吸幾次,讓你現在的緊張感得到完全的釋放。
當你變得平靜,就讓呼吸回到普通狀態,保持自然呼吸,不要試圖去改變呼吸的節奏,把注意力附著在你的呼吸上,甚至空氣進入身體,找到身體感覺最強烈的部位,把全部注意力放在那里,跟隨你的呼吸,一直到每一次吸氣的末端,當吸氣結束的時候,再一路跟隨呼氣直到結束。
確認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是否還集中在感覺最強烈的部位,接下來,請按自己喜歡的節奏呼吸一段時間,仔細觀察每次呼吸的長度變化,力度變化,感受呼吸如何帶動身體。現在花一點時間來留意一下身體的感覺,把注意力移到你所處的環境當中,傾聽周圍的聲音,輕輕活動你的手指,腳址,舒展身體,慢慢的睜開眼睛。祝賀你,你又完成了一次冥想練習。
清新冥想筆記第十六節? 自我的作用
歡迎回到清新冥想。
在開始之前,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戴上耳機,確保自己處于一個不被打擾的環境。
今天我們繼續上一節課的話題,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上節課我們解釋了什么是本我和超我,今天我們來談談自我扮演的角色。之前我們提到本我來自人的本能,在生活中會表現為各種個人欲望的滿足和追求個人利益實現的特征,本我是人的生物性本能,只知道要快樂,活動起來很盲目,超我來自社會文化,是個體在成長經歷中以及內化為自身價值觀念的種種文化信念,其中以道德、信仰為主要內容,超我是人內化了的社會道德原則,這些社會文化與道德信念對個體的要求往往以犧牲個人服從整體為主,要求個人行為完全道德化,因而與本我相對立,而我們想要探究的真實的自我并不是欲望的化身,也不是道德規則的化身,而是人的理性部分。所謂理性,最大的特征就是會進行嚴密的思考,自我往往處于社會生活的現實要求,超我的道德追求與本我的利益追求之間,按照現實原則協調矛盾,盡可能尋找權宜之計,通俗一點來講,無論是本我還是超我,都只是提供建議,自我才是個體最終行為表現的決策者,時而管理本我,時而服從超我,既要盡量滿足本我的欲望,又要顧及到超我的道德準則,只有自我知道活動的目的和方向,知道自己的所做所為背后的思考是什么,了解這些之后,我們只剩下最后一個問題了,如何定義自我,我們用一個詞匯就可以定義本我和超我,比如本我是欲望,超我是道德,但你無法有一個詞來形容自我,難以形容的自我,到底是什么樣子呢?
第十七小節 自我
自我究竟是什么呢?那我們就來比喻一下,把自我當做水,水倒在不同的杯子里面,它就是不同的形狀。而我們的生活和思考,就是把水從不同的杯子轉移到另一個杯子。你能感知到的,呈現出來的,自己每時每刻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水在杯子中形成形狀的過程。那么,我們是如何定義水的呢,從生物學的角度,我也也許會說水是身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維持生命的物質。從化學的角度,我們會說,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一種無機物,無毒,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還可以從使用的角度,比如水就是洗漱洗澡時用來沖洗身體的東西,但有一種表達最為貼切,如果水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從一個杯子轉移到另一個杯子,那水就是一團不停的轉移,不停改變形狀的東西,自我也是如此,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釋,但存在一種最貼切的表達,如果我們一切的想法都是圍繞著生活展開的,那自我就是不停的體驗,思考,活在當下的那個意識。這就是為什么冥想不鼓勵大家去定義自我,而是鼓勵大家發現和探索自我。只有不斷的體驗,思考和感受生活,自我才得以展開,呈現出不同的樣子。有些時候,你覺得看清了自我,了解了自我,但當生活的疆域得到擴展,人生有了新的經歷,你就會發現,自我的豐富幾乎是無窮盡的,經歷越多,感悟越多,自我就越豐富。冥想練習能夠幫助我們更加專注于當下,從而在當下感知自我,但只是這樣還不夠,自我是及其復雜的,我們還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才能掌握解讀自我這個復雜機器的方法。
現在,就讓我們把思考集中回來,進行今天的呼吸練習吧。
想像自己處于一個安靜不會被打擾的地方,然后找一個有靠背的地方坐下來,閉上你的雙眼,挺直上身,輕輕抬起頭,由下至上,用心感受你的腿部,臀部,腰部,背部,將注意力集中到鼻子,開始做自身呼吸,讓自己沉浸在此時此刻,深吸一口氣,然后深深呼氣,反復呼吸幾次,讓你現在的緊張感得到完全的釋放。
當你變得平靜,就讓呼吸回到普通狀態,保持自然呼吸,不要試圖去改變呼吸的節奏,把注意力附著在你的呼吸上,甚至空氣進入身體,找到身體感覺最強烈的部位,把全部注意力放在那里,跟隨你的呼吸,一直到每一次吸氣的末端,當吸氣結束的時候,再一路跟隨呼氣直到結束。
確認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是否還集中在感覺最強烈的部位,接下來,請按自己喜歡的節奏呼吸一段時間,仔細觀察每次呼吸的長度變化,力度變化,感受呼吸如何帶動身體。現在花一點時間來留意一下身體的感覺,把注意力移到你所處的環境當中,傾聽周圍的聲音,輕輕活動你的手指,腳址,舒展身體,慢慢的睜開眼睛。祝賀你,你又完成了一次冥想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