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參加21天日更呢?其實,只是想要行動起來。
我現在是個全職媽媽,帶著兩個孩子,每天洗衣做飯,柴米油鹽……日復一日,兩點一線,學校門口與家里。除了孩子與家長,我沒有朋友,沒有想法,沒有自我。這樣的日子,過得索然無味。其實,這種索然無味,并非生活給我的,而是自己給自己的。
2017年初,我參加了第一期的悅讀寫作活動。那時的我雞血滿滿,感覺只要自己努力寫作,便能成為一個用文字養活自己的人。想想都很酷。于是,活動還沒開始,我已滿心期盼。這個活動,前后持續了近三個月,從一開始的絞盡腦汁地寫作,到后來不以為意。最終,這個活動中的我,淪陷在三分鐘熱度中。
活動幾近結束時,時值中華詩詞大會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寫作群里除了討論大家的文章之外,就是點評不同選手的精彩表現。選手武亦姝的出現,把大家對詩詞的熱情推到了頂點。借著這股熱情的東風,三五志同道合的學友相約組群背詩。我是一個極容易被熱情點燃的人,在這股熱潮的煽動之下,第一批報名入了詩歌背誦群。剛開始,所選詩歌都是中小學時學過的,簡單熟悉,背起來不費勁兒。慢慢地,詩歌越來越不熟悉,背起來越來越吃力。那顆對詩歌熱愛的心,開始放任起來,不再逼著自己每天去背誦,去閱讀。自律這根弦一旦松了,所有的惰性就如潮水般涌來。之后,讀詩背詩,就成了想起來就打開群看看,沒想起來幾天甚至幾個星期都不曾關注群里的信息。最近,點開群消息,發現他們已經開始背《詩經》。所讀所背的詩歌,越發有深度,對詩歌的鑒賞也越發有見地了。原以為自己只是錯過了幾首詩詞,事到如今,發現自己已經錯過又一個積累成長的機會。
參加悅讀寫作活動的過程中,讓我學會了用簡書寫作。在簡書寫作了一段時間,加入了短篇小說社群,認識了很多簡書短篇小說作者。其中,交集最多的莫過于一元老師,因為我報過他的兩期寫作班(雖然他并不認識我,呵呵)。了解到一元老師是于2014的十二月份加入簡書,并在此堅持寫作的。2014年年底,我面臨一個抉擇,是保孩子還是辦工作。最終,我選擇先保孩子,至于工作,走一步算一步,畢竟天無絕人之路。這段時間,天天想著以后該做什么好。很偶然的一次機會,看到簡書的軟文介紹,當時欣喜若狂。原來,還有這樣一種寫文平臺。可惜的是,我的欣喜也就止于欣喜,并沒有真正了解簡書。2016年12月,再次看到簡書的軟文推廣,于是,下載了簡書app。注冊了一個賬號,準備寫文,始終沒有開始。倒是無意間讀了一元老師的幾篇文章,對故事的情節,文章的章法與表達有著莫名的親切感,便順手關注了他。很久,一元亦有用,是我關心的唯一簡友。直到今年二月,寫作群里的朋友再次推薦,才真正開始全面接觸簡書,運用簡書。想來,從年初至而今,已過了大半年,我的文字更新也止于上一次的寫作培訓。惰性在身體里再次泛濫,每次想要抵制它時,總有種深深的無力感。
其實,不寫作,不背詩的日子,是全然無味的,是蒼白乏力的。每一天,我的腦海里有一千種想要改變目前生活狀態的想法,最后都被溺死在大腦里。想法,不行動。想法,不行動……如此,無數次反復著。內心越發焦躁不安,毫無耐性。對自己越發沒有信心,越發不了解自己。我擅長什么,我不擅長,我愛干什么,我做不了什么……總之,一片茫然。
哎,行動來吧,就在當下,無論做什么,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唯有如此,才能擦亮內心,看清自己,從不再茫然。就在這時,我遇見了二十一天日更,所以,我選擇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