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立秋已過了許久,雨越下越涼。蟬伴著秋的涼意鳴得越發的悲,卻又似在高歌。走向死亡的生命,是完整的,走向消失的事物,是有意義的。
一個季節又匆匆過去,在夏天的門即將關上的一剎那,我看到了繁星、暴雨、彩虹、落日、涼拖、冰棍、藤椅和謎語,都發著光被盛在了老屋里。
我曾經住過的老屋,于當下的我而言,是閃閃發亮的。它的黑暗,已與沉重的歲月融為一體,繼而它的明亮跳出來,在我眼前閃耀。褪去了暗色的老屋,所承載的亮色,筑起了一個五彩斑斕的新世界。
新的世界,過濾掉不愉,留下美好的真實。讓我不再憎恨回憶,讓我對曾經的童年心生愛意。
02
老屋的院子,擁有盛夏夜晚的滿天繁星。祖父祖母會搬三張藤椅在老屋院中,叫我同他們一起乘涼。點盤蚊香放在藤椅底部驅蚊,然后各自在緊挨著的藤椅上躺下,拍著涼扇,吹著晚風,數著星星,猜著已知曉謎底的謎語。我會趿著拖鞋到堂屋的冰箱里拿三只冰棍與兩老一同解暑。
夏天傍晚的夕陽,經常把院子西側的小廚房鍍上一層金色。金燦燦的屋子讓我既歡喜又害怕。與小伙伴們愉快在外玩耍而未歸家的我,總會被下班的父親找到并拎回家練習書法。獨自委屈地練字,直到母親喊開飯后才能從書法中解脫。此時有著溫柔天光的小廚房,在我眼中才開始可愛起來。
堂屋前的屋檐,守護著滴落在我手中的雨滴,并陪伴我等待彩虹。暴雨將至,看到烏云快要掉落到地面時,我會守在屋檐下等雨。豆大的雨滴落下來,又急又重,砸到手上麻麻的,砸到周身的地上會帶著塵埃飛濺腿上,然后快速地在腳下匯聚成一條小水流,流到院中的小水溝里。有幸的話,會遇見太陽雨,會望見彩虹。
堂屋西側的臥房,從來都是明亮的,不隱藏一絲一毫黑暗。就算我不整合回憶,它都包含著父母親給予我的愛與美好,它的存在都讓我的生命扎根于愛之中。所以它象征的愛,是山丘,是海洋,是日光,是雨露,是世間流動的一切表象,是賦予萬物的一切意志。
老屋的外西墻是滿墻的爬山虎。它們在夏季猖狂而放肆的生長,靠近窗邊就能感受到它們勃勃的生機。風吹過,那片綠仿佛要隨風滴出來。屋內時而會有壁虎爬動,小小的身子神出鬼沒,好像在頑皮的附和著燥熱的夏季。爬山虎的綠意與壁虎,是夏天贈與老屋的禮物。
老屋的后門面向的是北方。從后門走出,轉兩個彎就是通往澡堂的路,這是屬于夏天的路。雖然年幼的我認為這條路,有點遠,也有點累,但這一條路無疑來自并歸屬于幸福和快樂。
幸福的時光直達永恒。與父親母親走在去澡堂的路上,父親總會將幼小的我扛起,讓我高高的跨坐在他的肩頭。世間最靠近天空的高地,便是父親的肩。而母親則在一旁咯咯的笑,溫柔的看著我和父親。
快樂是被寵溺時由心生出的甜。在母親單獨領我去澡堂的路上,母女倆總有說不完的話,女兒總有問不完的問題。而“我從哪里來,又將消失到哪里”這個問題,正是在這條路上得到最初的解答:天空中的一顆不知名的星星。這個答案令我滿意到,讓我至今依舊癡迷于天空與星辰。
笑聲、交談聲、蟲鳴聲、藤椅的拖動聲、冰箱的開合聲、電扇的轉動聲、暴雨聲、風聲……各種印象深刻的聲音交織成的夏之奏鳴曲,卻也是童年的“終樂章”。
03
應小鎮公路整改的要求,老屋在兩年之前就已經被拆,現在那里依然是一片廢墟。或許,很久之前老屋就在一片廢墟之上,或許,很久之后老屋依舊是一片廢墟。
廢墟,可能是老屋的初始和最終形態。但老屋的存在與否,并不能改變它對我的意義。
在我的童年走向終結的時候,曾經生存于老屋中的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便已經消亡了。在經歷了漫長的時間之后,這種消亡,成為一種錯過的儀式,卻不需要任何情感,尤其是惦念。
生命中每日流逝的,不僅是可見的死亡的細胞,還有不可見的部分的精神。
老屋展現的明亮色彩,自己只需在腦中涂抹拼湊,只需在思維中靜靜觀望。
夏日的門,如今徹底闔上了。蟲還是會鳴叫,我還是會沉湎于過去的某些,但我會用更多的時間抬眼看前方的路,比如已經到來的這一季的秋。
#21天無戒寫作訓練營預寫作練習 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