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真的“累”嗎?
? ? ? ? 前段時間和一位領導聊天,他說他有個毛病——“嘆氣”,我開始沒注意,他這么一講,嘿,還真是,而且他的這種“嘆氣”就真讓人感覺有點“壓抑”,可能好好的氛圍,只要一口“氣”嘆下來,感覺空氣都變得沉重。究其原因,這位領導責任心很強,在職場摸爬滾打近二十年,年近不惑,經歷不少“風霜”,一路走來不算太順當,這幾年到了新崗位,更是把“心都操碎了”,我們幾個年輕同時湊一塊聊天形成了一個共識——有種“累”叫做感覺他“很累”,而且事實也是真累,換以前可能我也就感慨感慨,祈禱自己不要過上這么“悲催”的人生。但近來,在不斷“死磕”(讀書、反思)中,突然驚出一身“冷汗”——自己曾經和現在似乎和這位領導有太多的相似之處(思想行為的本質),又想起他前幾天跟我聊天時講的一句話“你到我們這個年齡你就懂了......”,那真是“垂死病中驚坐起”,嚇得我趕緊起來“面壁思過”,默默懺悔——這些坑,老子再也不跳了
? ? ? ? “事情真的太多了”,曾經鄙人就經常把這作為和別人交流的“口頭禪”,再坐等別人同樣抱怨幾句,再相互“禮敬”幾句“辛苦”、“不容易”、“優秀”之類的商業“互捧”,然后又投入緊張的“戰斗”中去了,貌似我 不是“真累”,但事實上也確實是事多,沒辦法,靠這種方式來“平衡平衡”,感受一下別人也不容易,自然自己也就好多了。
? ? ? ? 突然有天覺得這事不太對,自己也不傻,還這么努力這么忙(至少和別人一樣忙),為什么有人比我厲害,不僅年紀大的比我厲害,年紀差不多的甚至年紀比我小的都比我厲害,混得比我好?憑什么?我的“辛苦”白費了嗎?我的“累”和別人的回報不一樣嗎?
? ? ? ? 努力一“反思”,好像還真是這樣,自己三十來歲的人了,人生還沒什么高大上的“追求”,沒個像樣的“目標”,自然也就搞不清自己的“路”該怎么走?更加不知道“什么對我更重要”,不知不覺就患上了“緊急事件成癮癥”——反正不想也不用動太多的腦子,那干脆就是“來什么,干什么,領導說是什么就是什么”,天天圍著別人的“想法”轉,想不清也干不好,天天都在“時間后墻”、“缺乏標準”、“低效低能”的倒逼中“成長”,沒“累死”算好的,且必須沒“別人”混得好。
? ? ? ? “時間過得好快”——這句話我們動不動湊一堆就會感慨,但關鍵是,對我來講,“過得快”是因為——沒留下太多東西,乍一想,沒啥記憶;仔細一想,有一點,但值得拿來回憶的真不多。“去年的今天歷歷在目”,那是因為中間確實沒什么印象了,錯把“一年”過成了一天,腦子不禁閃過一個疑問——別人也是這樣的嗎?他們也對過去記不起來太多東西嗎?如果是,為什么會這樣?如果不是,為什么我會這樣?
? ? ? ? 于是我開始想,想著想著,就發現沒有疑問了——我過得太TMD充實了:
? ? ? ? 我不僅“事”多,我還會給自己找事,反正不能允許自己“閑下來、靜下來”,而且堅持向“小龍女”致敬,始終堅信“一心多用”才是高手;走路太無聊?沒有問題,手機播放有聲書,一邊走一邊聽;洗澡太無聊?沒有問題,手機放個電影,一邊洗一邊看;玩游戲太無聊?也沒問題,利用間隙看看小說,一邊玩一邊看;睡覺太無聊?更沒問題,短視頻、游戲、小說、聊天、看新聞......“困”了再睡,一天下來是真的“忙”,哪里有時間去記什么鬼東西,充實的生活不需要“回憶”,開心就好。
? ? ? ? ? “我放松一下怎么了?”這句話不僅經常對自己講,有時還要對家人朋友講,堂而皇之的給自己的“懶”找借口,本身沒也沒什么問題,畢竟人嘛,不是機器,難免需要放松,但關鍵在于這話講著講著就越來越順口,就覺得不經常“拎”出來說道說道,感覺就是不自在,總覺得自己少了點存在感,于是說著說著就成成習慣了,放松慢慢的就成了“懶癌”——尤其是回到家,感覺不放松點不自在,若是還需“親自動手”干活,那真是好大的“委屈”,緊接著“慣性”加大,“懶癌”擴散至工作生活的各個環節,開始覺得為什么這么多“鳥事”,為什么不能每天“簡單充實”一點.....
? ? ? ? 直至某天,經歷“重大事件”(打擊、沖突等),幡然醒悟,開始自責、沮喪、悔不當初——“我的詩和遠方去哪了?”“我為什么變成了這樣?”“我一定要振作起來!”,悼念過往這段“不堪回首”的同時,開始“重新振作”,繼續為了“美好人生”而奮斗,直到有一天又感覺“累”了,想要“放松”一下......咦,怎么又回去了?
? ? ? ? 怎么辦?反正這“坑”我是反復跌下去又開始往上爬,然后又跌下去,爬的真心“累”,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想是不是“賴”在里面也不錯。
? ? ? ? “爬坑”秘籍一:這到底是個什么“坑”?
? ? ? ? *雖然我們不斷從外界接收信息嗎,但真正能被有效吸收的不到十萬分之一,而最后能被記住的更少,其中注意力就是關鍵“要素”;
? ? ? ? *注意力的空間有限,同一時間只能接受一定量的信息(大約為40bite),當任務量超出空間時(過載),任務將難以執行,并且伴隨各種“錯誤”;
? ? ? ? *只有“投入”才有“產出”,對人而言,注意力就是最重要的“投入”,用于重要的事情的上,產出更多,用于無用的事情上,產出更少甚至沒有,因此“忙”和“努力”并不重要,搞清楚應該忙“啥”最重要;
? ? ? ? *人腦因進化的“不充分”,其實某些部分相當原始,會天然趨向于“新奇偏好”(更容易生存和繁衍),喜歡新事物,接受新信息,這在原始社會是個“好東西”,但在當前這個時代,有點“冗余”,最大的“用處”莫過于被手機上不斷更新的“信息”所吸引,而過于頻繁的切換任務會導致“效率”極度低下;
? ? ? ? *注意力具有自我監督作用,當信息過載,我們過于“充實”時,我們更加難以抑制自己切換任務的沖動;
? ? ? ? *所以,注意力是最重要的稀缺資源,它會在反復“折騰”中被消耗殆盡,讓你更加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本能,你不“累”誰“累”?
? ? ? ? “爬坑”秘籍二:到底怎么“爬”?
? ? ? ? 意識到問題所在,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研究的書籍和文章到處都是,方法有的是,只要愿意,坑隨時都可以爬上來,除非你本來就覺得“坑里”也不錯。
(有點敷衍,下回分解,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