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看書嗎?
以前,我是標準的“書蟲”,嗜書如命,書柜里永遠有看不完的書,因為買書的速度,遠遠大于看書的速度。
多買一本書,我的安全感就會更增加一些;多看一本書,我的內(nèi)在就會更強大一些。
其實《秘密》這本書所涵蓋的內(nèi)容,就已經(jīng)將吸引力法則的原理及運用的方法闡述的很清楚,但我求知若渴,總認為應(yīng)該還有更多進階的觀念、更深層的智慧是《秘密》沒提到的。所以我陸陸續(xù)續(xù)又買了將近50本相關(guān)的書。為了能夠更有效率的看更多的書,我還特地看了一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書!
我聽過很多人為了標榜自己很牛逼,都會說自己看過很多書。我在臺灣聽過一位老師,他號稱十年內(nèi)看完超過五千本書,平均一天看了一本多的書,光是買書錢就超過20萬人民幣。
當時很佩服,現(xiàn)在想想那又如何?看很多書,充其量只能讓你多了解一些知識或觀念,可以多講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話,但是并不代表真的“懂”,也不代表就此融會貫通,更不代表你能做到書里教的內(nèi)容,反而很可能會陷入自以為牛的假相當中。
假如只是看書就有用的話,那我們都去看偉人傳記不是更好?看完之后,大家都變偉人了!
當然我也肯定看書的價值,多看書可以讓腦袋多一些有用的學(xué)問或常識,而且至少時間花的有意義,沒有虛渡光陰。
看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體驗、去經(jīng)歷、去練習(xí)書中所說的內(nèi)容,活出自己想要的姿態(tài),真正改善自己的生活。
我也看過不少書,最終得到的體悟是:我無法從書中得到實際的體驗,它只能提供我建議與方向,我必須用實際的行動,去驗證書上的內(nèi)容是否正確,以及對我是不是真的有幫助。
就像我先前趁著去香港講課時,順便到處吃喝玩樂。出發(fā)之前我先去書局找香港的旅游信息,我看到六、七本介紹香港的旅游書,每位作者都有自己獨特的經(jīng)歷與建議,不過內(nèi)容大同小異,都是用自己的角度,跟讀者分享香港那兒好吃、好玩及好買,所以我就挑了一本大小適中、排版順眼的書回家。
書中說位于尖沙咀的OOOO餐廳的XXXX是人間美味,還附上令人食指大動的照片。請問我光看照片,就能知道它有多好吃嗎?當然不行!我必須按照書上的導(dǎo)覽信息,到了現(xiàn)場去排隊,點一份來吃,才會知道!
結(jié)果現(xiàn)場看到實物,我真心覺得不怎么樣,于是改點△△△△,書上沒有提到,但真是好吃到眼淚差點流下來~
請問我能說那位旅游書的作者太夸張或廣告不實嗎?當然也不行!
畢竟每個人的觀感、品味不同,作者只是分享,所以責(zé)任是在我自己身上。
不要輕易的相信,也不要輕易的不相信你所聽到、看到和“以為知道”的一切,請自己去驗證看看,別急著下結(jié)論。
這陣子回歸原點,再度重看《秘密》。雖然我已經(jīng)看過上百遍,但是現(xiàn)在再看到某些句子,依然會有全然不同的感受,那種驗證的感覺真是有趣。
例如書中這段話:「事實上,一生中,宇宙一直都在回答你的疑問,然而除非你是有覺察力的,否則無法接收到答案。」
以前,只是覺得這句話講的真好,但也只是停留在觀念的層面而已。
現(xiàn)在,我會接收宇宙的訊息,知道這句話是正確的,這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假如你也體驗過,相信你會心有戚戚焉。
這段話若只是讀過去,只要幾秒鐘,不知各位認為作者寫這段話是要讀者學(xué)習(xí)什么重點呢?我想不只是把它背下來而已,而是要學(xué)會“如何擁有覺察力”,才能接收到宇宙回復(fù)的答案。
而《秘密》書中類似這樣的句子不知有多少,有些朋友看完《秘密》之后沒有感覺,或者生活沒有改變,不外乎三個原因:
一、看書只是比多比快,根本沒有停下來好好思考,覺察這些真正的重點。
二、雖然有覺察到重點,但只是把它們當做很有道理的話,而沒有繼續(xù)深入研究或徹底執(zhí)行。
三、有覺察到重點,也想要執(zhí)行,卻不知道如何執(zhí)行。
我現(xiàn)在非常贊同一句話;「看很多本書,不如同一本書看很多遍。」
假如你愿意,建議你也重看《秘密》,無論你先前看過多少遍。
不貪多,不求快,一句一句慢慢看,我保證你會有新的體悟與收獲。
你不要相信,也不要不相信,自己試了就知道。
假如你想進一步了解書中你認為很重要、卻沒有完整說明(或是你無法理解)的內(nèi)容,歡迎在評論里探討交流。
祝你活在心想事成的喜悅與感動之中~
秋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