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買房失敗
1948年蔣經國的穩定物價政策,首先在上海開展“打老虎”活動。由于宋子文和宋美齡的干擾,半途而廢,使得物價重新飛漲。
蔣經國理想的經濟秩序,只維持了四十余天。1948年10月初,南京政府決定對卷煙、洋牌酒、國產酒類、煙葉等7種貨品增加稅額71倍,準許廠主和商人共同加入售價之中,把增加的稅額轉嫁到老百姓頭上。這一“合法的漲價”,使得蔣經國的努力毀于一旦。以往吃盡了漲價苦頭,剛過了一個多月穩價商品的上海市民,擔心此7種商品漲價后別的商品也會隨之漲價,于是掀起搶購狂潮,物價再次扶搖直上,致使經濟管制名存實亡。市民對金圓券的限價失去信心,大肆搶購。其次奸商反撲。他們外與洋人勾結,上與官府聯手,下與地痞流氓合污,對欺行霸市,哄抬物價,對經管大加破壞,囤積貨物,轉移存貨。
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王梅舍和金姐商量:“家里的黃豆、綠豆也囤積不下了,金圓券天天貶值,購買黃金政府嚴控,同時也無力去排隊兌換,目前房價低迷,我們是否去買點沿街店面房產,今后既可保值,又可以有個固定的生意”
王梅舍的話語一出,金姐即應答:“梅舍,我也有此想法,照這樣下去,我們家里的鈔票天天縮水,以后的生意怎樣做??!”二人一拍即合,決定拿現有的資金去買幢街面房子,以便今后能安居樂業。
經人介紹,王梅舍夫婦相中了長壽路358號--364號的沿街店面房,四幢二層磚木結構房,下層四間為布店,上層為住宅,夫婦倆規劃下層的四間店面房,今后開爿南貨店,樓上居住,四幢房一分二,王福根和王福順二人名下各二幢,這樣我們今后的生活有了保障,傳給兒子的家產也可落實了,我們可以對得起子孫了。
經過與業主幾番討價還價,最后以時價50兩黃金的價格準備成交。該房產在長壽路上,座北朝南,陽光充足。靠近西康路,西康路與長壽路交叉點上,英國人造了只大自鳴鐘,人們稱該地段為“大自鳴鐘”。
“大自鳴鐘”是市北繁華的商業區,人氣較旺。確是黃金地段,四幢房產50兩黃金的價格確實是誘人的,同時也有四、五家客戶來看房,準備買房,房東稱:條件平等,誰先出錢即買給誰,并稱賣掉房產,要移居臺灣去了。
憑梅舍夫婦倆當時的實力,手里只有20兩黃金的價值,為了湊足50兩黃金,先動員兒子、媳婦拿現有的金首飾來充填,經過翻箱倒柜,兩房媳婦也只拿出了12兩黃金,實在無奈,王梅舍決定賣掉陳家浜菜場和山海關路的豆芽作坊及攤位,才勉強湊足了50兩黃金,買成了長壽路上的四幢房產。
手續辦妥,戶名過到二個兒子名下,準備請走樓里原來的房客后,王梅舍一家想歡歡喜喜搬進新買的房子內,萬萬沒有想到,這時二房東出來講話了,他拿出了和原房東五年前的房租合協,抖了抖說:“房子要借10年,如要叫房客搬家,按合協約定,你們要每家賠償二兩黃金的‘違約金’的,二樓有6家房客,要賠12兩黃金?!蓖趺飞釣闇慅R四幢房子的購房款已經竭盡全力了,現在他囊中全無,王梅舍哪有能力再來付12兩黃金的“違約金”。
這下王梅舍傻了眼,即請中介來協調,中介也無奈,因二房東是大自鳴鐘一帶的流氓,??砍鼋璺孔由?,以五年前的房產租金價格,付房東租金,現在不值幾文,而到房客那里收取租金是五年前等值的黃金價格,原大房東吃了大虧,故要迅速賣掉房產的,王梅舍夫婦掉進了陷阱,大呼上當,但又無處申訴。
王梅舍在上海錢財虧盡,生意也沒有了,居無定所,全家只得搬到鄉下去,想想家里還有貳百多畝田地,只要勤懇勤做,全家的生活嘸沒問題。
到了鄉下,全家只能擠在小屋里。
下一節連載《黃梅天》第十三章買房失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