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到《把時間當作朋友》第4章,管理,4——5節。
經驗局限
自學能力
經驗局限
這一節強調了如果不會閱讀、不會記錄、不會表達、不會思考,就會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李笑來老師通過舉例說明,個人經驗、群體經驗都是有限的,并且存在與現有經驗相悖的知識。
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個很重要的技能,有四項能力組成
閱讀理解能力
會識字會看書并不叫閱讀理解能力,就如我們看了那么多書沒有理解吸收,就是等于沒看。
它有幾個步驟:
1、甄別信息,看信息是否可靠、有效;
2、需要記憶、復習,或文字存檔
3、新舊信息是否有關聯,能否融匯貫通
檢索能力
可以利用圖書館和網絡搜索進行知識檢索,這樣能更高效、快速的收獲大量有用的信息。
寫作能力
寫作能力不是指寫小說、散文等文學的能力,而是寫出簡潔、有效、準確、樸素、具體的說明性和說理性文章的能力。
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是自學能力最終轉化為真正價值的根本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懂得很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就是我們缺少執行力。知道歸知道,實踐又是不一樣的體驗。比如我們學習英語,而不去用它,這就是我們還不會英語的原因。
除了以上四種能力,李笑來老師還告訴我們要有開放的心態去學習知識,避免選擇性的介紹。
最好固定一段時間來把那些目前暫時無法理解的、支持的、反對的、無所謂的論點和觀點記錄下來。
他最后又強調了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時間的積累,才會形成質變。許多人往往在只行進了一小段時間后,就因為覺得進展“過分”緩慢而開始動搖,以至從來不曾體會“突飛猛進”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