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孩子》

關鍵點: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復述知識

1. 孩子們的世界非常“單純直接”,ta做出一個行為,你給出一個結果反饋,ta覺得這個結果反饋很好,ta就繼續做這件事情,ta覺得這個結果反饋不好,ta就不再做這件事情。

2. 也就是說,孩子們會先評估結果如何,再反過來組織行動。(再換句話說,如果評估的結果很好,哪怕是我們認為很“壞”的事情孩子們也會去干)

3. 舉兩個例子,如果打人能夠獲得父母關注,以后就打人;如果哭能夠有糖吃,以后想吃就哭。

4. 我們怎么防范孩子為了獲得好結果而干“壞”事呢?方法就是在孩子做“好”事的時候給出巨大關注,包括贊揚欣賞公開褒獎等;在孩子做“壞”事的時候不要過度反應,不理不睬,讓孩子沒有從自己這里獲得什么。

5. 也許我們沒有意識到,當我們不希望孩子做某事的時候,我們會責打、呵斥、譏諷、嘲笑、漠視、嫌惡以及嘮叨。但是,孩子真的真的不應該在這種互動環境中長大,這樣ta是“長不大”的。

6. 不要打著“贏在起跑線”的口號讓孩子過早參與競爭。寬松的環境、學習的自信才是孩子成長的“好幫手”,而過于強調競爭會讓孩子產生抑郁、憤怒和自尊受挫。

7. 有些事情我們講了“10遍”,孩子還是不照著做。別急,可能ta真的沒“聽懂”。這時候我們要做的是“只引導,不壓迫”。壓迫會引起反抗,我們應給多幾個選擇給孩子,在孩子選擇的時候引導ta。

8. 用游戲來教育。“做得好,有獎勵”,以游戲的形式鼓勵孩子做某事或不做某事,這樣效果好。

9. 還有一個方法,叫“技巧核”。用非語言來刺激。當孩子行為值得表揚時,寫一張“表揚便條”;還有“注意力開關”,當孩子上課走神時,打開或者關閉他面前的一盞燈。

由此得到

1. 本書著重強調,贊美孩子非常重要。無論以什么形式,游戲也好,非語言也好,或者講故事也好,多贊美,少壓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關于作者 安東尼·比格蘭,美國預防研究學會的主席,預防科學領域發展的領導人物,行為學家和心理學家,致力于利用預防科...
    賀氏育發堂閱讀 1,539評論 0 0
  • 溫暖的孩子 關于作者 安東尼·比格蘭,美國預防研究學會的主席,預防科學領域發展的領導人物,行為學家和心理學家,致力...
    秀川小屠閱讀 262評論 0 0
  • 作者 安東尼·比格蘭,美國預防研究學會的主席,預防科學領域發展的領導人物,行為學家和心理學家,致力于利用預防科學在...
    雨霏Maggie媽閱讀 687評論 0 1
  • 關于作者 安東尼·比格蘭,美國預防研究學會的主席,行為學家和心理學家,致力于利用預防科學在全球建設滋養型的家庭、學...
    草馬束木閱讀 244評論 1 1
  • 有這樣一種孩子,挺聰明,也不討厭學習,但成績不上不下,沒什么上進心。這樣的孩子可能是心性平和,不喜競爭;也可能是找...
    孫岳閱讀 1,559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