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點: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復述知識
1. 孩子們的世界非常“單純直接”,ta做出一個行為,你給出一個結果反饋,ta覺得這個結果反饋很好,ta就繼續做這件事情,ta覺得這個結果反饋不好,ta就不再做這件事情。
2. 也就是說,孩子們會先評估結果如何,再反過來組織行動。(再換句話說,如果評估的結果很好,哪怕是我們認為很“壞”的事情孩子們也會去干)
3. 舉兩個例子,如果打人能夠獲得父母關注,以后就打人;如果哭能夠有糖吃,以后想吃就哭。
4. 我們怎么防范孩子為了獲得好結果而干“壞”事呢?方法就是在孩子做“好”事的時候給出巨大關注,包括贊揚欣賞公開褒獎等;在孩子做“壞”事的時候不要過度反應,不理不睬,讓孩子沒有從自己這里獲得什么。
5. 也許我們沒有意識到,當我們不希望孩子做某事的時候,我們會責打、呵斥、譏諷、嘲笑、漠視、嫌惡以及嘮叨。但是,孩子真的真的不應該在這種互動環境中長大,這樣ta是“長不大”的。
6. 不要打著“贏在起跑線”的口號讓孩子過早參與競爭。寬松的環境、學習的自信才是孩子成長的“好幫手”,而過于強調競爭會讓孩子產生抑郁、憤怒和自尊受挫。
7. 有些事情我們講了“10遍”,孩子還是不照著做。別急,可能ta真的沒“聽懂”。這時候我們要做的是“只引導,不壓迫”。壓迫會引起反抗,我們應給多幾個選擇給孩子,在孩子選擇的時候引導ta。
8. 用游戲來教育。“做得好,有獎勵”,以游戲的形式鼓勵孩子做某事或不做某事,這樣效果好。
9. 還有一個方法,叫“技巧核”。用非語言來刺激。當孩子行為值得表揚時,寫一張“表揚便條”;還有“注意力開關”,當孩子上課走神時,打開或者關閉他面前的一盞燈。
由此得到
1. 本書著重強調,贊美孩子非常重要。無論以什么形式,游戲也好,非語言也好,或者講故事也好,多贊美,少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