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爆出的“豫章學校虐待問題學生”的丑聞,令人膽顫心寒。要命的是,這些受到嚴重摧殘的孩子不是被騙被搶,而是家長心甘情愿花巨資送上門,是家長對那些“問題孩子”管教無方后,最后的一根稻草。
這些孩子來到學校后遭受了非人的待遇:
關黑屋——在一個不足10平米的小屋關禁閉。無窗戶空調,赤身裸體呆8.9天,每天只有雞蛋糊糊,三天塞進來一桶水。很像監獄牢頭的“殺威棒”;
伙食差----紫菜湯里面盛出爛布,雞蛋炒西紅柿能吃出蛋殼,奇葩菜品“青辣椒炒紅辣椒”;
毒打-----小拇指粗的鋼筋做成“龍鞭”,竹子做“戒尺”,隨時準備伺候那些不老實的孩子。
做苦工------被迫在工地搬磚,背水泥。
以及赤手掏馬桶等虐待……
學生受不了喝洗衣液自殺,送到醫院洗胃。沒人在病危通知書上簽字,醫院不敢手術,拉回來用水桶和漏斗灌水,導致孩子留下胃液反流的后遺癥。
這些孩子因為什么被送到這里的呢?沉迷游戲,打架,早戀,同性戀,學習不好。
這些都是少年兒童通常見問題。有的經過教育改變,有的隨著年齡增長自我悟徹,有的沒有多大改觀,一生底層甚至啃老入獄,也是有的。我們盡到最大的努力,孩子長成什么樣全看造化。這種打著“弘揚國學”旗號,做著賺錢勾當,粗暴干預孩子正常生活,甚至綁架虐待,不僅違反了人道,更是嚴重違反了青少年保護條例。
經過野蠻馴化出來的孩子變得怎樣了呢?
表面看老實馴服多了,但其實非人的教育,給孩子留下了深深的傷害:
極度沒有安全感。有的手里隨時拿著刀子,半夜常做噩夢。
變成了沒有主觀意志,不再積極向上的行尸走肉。
普遍焦慮抑郁,成為心理疾患重災區。
低自尊,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從網癮學校待過的人,一般都有過殺行為。
一個不完美有缺憾的活蹦亂跳的孩子,被凌辱虐待后,變成一個“無公害”精神病患者,一個潛在的自殺者。
是有多么無能,才將一個孩子逼得遠離正常生活,整天癡迷網吧,抽煙喝酒胡作。
什么網癮,純粹是缺愛!
每一個問題少年的背后,都有一顆渴望愛和關懷的焦灼之心!
自己還未成長起來,僅憑本能就做了人家的老子,不假思索管教那個淪落到手里的孩子:
管生不管養。卸包袱一樣,扔給老人或保姆。尤其那些農民工,將孩子拋給年邁沒文化的父母。缺關愛,缺管束,缺引領,缺保護。幼小心靈滿是黑洞,有的扎進網吧,有的到處流浪,有的被性侵。
親子間成為熟悉的陌生人。每天在一起廝混,卻從來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為什么會這樣說,這樣做,而是憑想當然要求孩子,衷于講道理,急了眼就發飚。越渴越給鹽,越管越壞事。
孩子陷入困境時雪上加霜。孩子在學業,生活,師生同學關系方面遭遇挫折的時候,通過哭泣,吵鬧,逃學,抵制吃飯,作業等方式,向家長發出求救信號。有的家長看到孩子不乖,上來就說教打罵。孩子在家里找不到溫暖,只有到壞大叔,知心姐姐,網吧去尋找理解安慰。
在現實中找不到成就感。要么過度養育,十歲了還不會剝雞蛋;要么熱衷于嘲諷打擊,孩子習得性無助,成為被嘲被黑的白癡。只有在網絡游戲中,他才可以掌控一切,獲得成就感和安全感。這才是孩子從網吧拉也拉不回的主要原因。
缺乏新鮮活潑的親子活動。我有一個朋友,每周都帶著孩子到郊區遠足,踏青,戲水,爬山。包一塊菜園自種自收,享受勞動的樂趣和收獲的幸福。
很多家長盡量減少應酬,全家一起活動,旅游,讀書,做手工,做飯,健身,既教育了孩子,又密切了親子關系。時常跟父母一起活動的孩子,腦袋里裝滿知識和情趣,還有暖暖的親子感情,哪有精力去外邊野?
找不到學習的樂趣。要么缺乏專注,細心的習慣;要么基礎不牢,困難重重;要么缺乏奮斗目標,沒有驅動力。這些都是孩子成長中的坎,需要家長拉一把。可是很多家長情緒化處理,導致問題沒解決,親子關系越發惡化。
家長缺乏認同和包容。調皮搗蛋的孩子,未來可能有出息。老實聽話的孩子未必沒問題。有些家長太無知,把聽話馴服當做好孩子標準,一點不符合,就看作十惡不赦的壞蛋,合力圍剿,直至孩子逼得投向網絡,也使那些有著獨特潛能的孩子,被扼殺在萌芽中。
家庭教育的本質是構建關系。親子之間和諧親密,孩子出于敬愛,努力做爸媽心中的好小孩,或者擔心不被愛而努力讓家長滿意。這時的教育才會有效果。
如果親子關系生硬隔膜,孩子覺得家長愛的是那個學習成績好聽話的孩子,瞧不起自己,故意整自己,產生逆反對抗心理,越要求東,孩子偏要往西。這樣的親子關系,越教育越懷。
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都站著一對有問題的家長。
孩子存在問題的要害,正是親子關系扭曲的結果。
因此,管教問題孩子的關鍵,要立足修復嚴重損害的親子關系。把孩子的心,從網絡,從惡習,從心懷叵測的人那里拉回來。然后親子同心合力,彌補漏洞,強化管理,陪孩子一起進步。
忍住浮躁和焦慮吧,忍住一百次抽孩子的沖動,忍住把孩子送到“魔鬼學校”的念頭。耐下心,研究兒童發展規律,嘗試著跟孩子溝通交流。用真情陪伴,用愛滋養,用智慧引領孩子,包容孩子。
這是我們的無法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