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方式驚人相似》一文中提到重要的一點——學霸也離不開愛的滋養,學霸們的背后并沒有一群舉著鞭子的虎媽狼爸。狀元們都這樣形容自己的父母——“寬松、信任、像朋友一樣”。有段話很好地詮釋了愛與成績的關系——孩子成績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內心沖突中消耗殆盡。
? ? ? ? 這讓我想起系統排列中孩子輟學逃學成績差所呈現的場景:孩子哭喊著不上幼兒園,是因為爸爸很久不在家,要保護孤獨無助的媽媽;孩子上學不踏實,總想逃離教室,是在尋找離異的爸爸;上初中的女兒輟學在家,是媽媽太強勢,對爸爸不夠尊重,孩子站在了媽媽的位置照顧爸爸;孩子逃課早戀了,是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男孩脾氣暴躁,動輒打架,是從小到大遭遇爸爸的打罵;媽媽或爸爸對孩子說另一方咋咋不好,也足以讓孩子不知所措……一句話“原生家庭的瑣事,讓孩子迷茫”,迷茫中的孩子能踏實學習嗎?成績能優秀嗎?可卻很少有家長意識到這一點。
? ? ? ? 想要孩子成績優秀,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 ? ? ? 請記住是愛,不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