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博公布了數百刷榜的文娛項目,這條黑水產業鏈究竟如何運作?
簡評:刷單這事已經成為了國內互聯網的毒瘤,從帳號供給(社工庫、李鬼號)、軟件(機器刷單)、人工(真人刷單)、售賣、需求,整整一條龍的服務,服務體系比大多數所謂的O2O要完備多了。一方面固然是平臺監管等等問題,另一方面企業不合理的考評體系和落后的組織結構,讓完成目標KPI的動力超過了創造價值的動力,也未嘗不是惡之來源。
2.阿里巴巴花21.5億入股三江購物但無意控股,來看看這用心良苦的入股方案
簡評:實戰貼,看平臺如何聰明地利用財技避開障礙,實現戰略目標:「經過股份轉讓、非公開發行、可交換債發行的多重設計后,看起來讓人眼花繚亂,卻成功避免實際控制人變更、監管、退市等多條紅線,三江購物本次方案可謂用心良苦?!?/p>
3.心疼“程維”
簡評:「為什么PC 互聯網平臺時代的玩家就大都順利的遷移到了移動互聯網平臺?」作者的答案是,因為大遷移發生的時候,主要平臺仍然在創業的過程中,不管是BAT,還是其他的平臺,心疼「程維」這樣的創業者,他們不僅要跑得快,還要時時注意有沒有跑錯跑道。這或許就是現在業務的常態,一直都在0~1之間。
4.雷軍繼續革命
簡評:文章扣準雷軍對于效率的描述來組織了小米最近的材料,然而卻選擇性地忽略了小米聘請代言人等等一系列文化性的舉措,以及雷軍對于小米「百貨」的提法,這在「小米之家」的描述上最為明顯,只講了效率的部分,卻忽略了另一些東西。比如說,特斯拉模仿蘋果開設直營線下店,最主要的不是因為這樣效率最高,而是為了打造一個「神圣的殿堂」,讓使用者在購買和使用過程中產生某種宗教般的情感。
5.張一鳴、王興和程維在烏鎮閉門聊了三個半小時,他們談了什么?
簡評:有幾個有趣的觀點:不要用上半場的思維來打下半場;下半場平臺發展可能不是靠更多的連接,而是靠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突破;競爭激烈,是因為大家都在往長期優化往終極優化;根據共享核心資源的多少,來確定業務是自己做,還是去投資。
蝙蝠谷聞,by @何夕一言堂
有好的文章推薦和建議請投:anson.77.ho@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