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歌曲《含笑有白鷺》,很有味道的一首歌,單曲循環一下午,我煩躁的心也漸漸安靜下來。
來自今天朋友圈好友的一條狀態:獨處讓精神豐滿,獨食讓身體豐滿。
我看到后會心一笑,難不成這廝已經長成了一個胖紙,才得來如此痛的覺悟。
我尤其喜歡前半句,我們每個人總要被孤單打敗過,才能享受生活。
曾幾何時,我也是個害怕孤單的膽小鬼呢。
雖然現在仍有一些害怕孤單,大白先森總是說我過于依賴他了,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我可怎么辦!
換來我的白眼,以及呸呸呸!
上學的時候最怕寂寞,身邊總少不了一眾朋友,尤其享受眾星捧月的那種感覺。每到周末都要要呼朋喚友一群人聚餐吃飯,哪怕陪舍友一遍又一遍的壓馬路,也不要一個人呆宿舍,討厭死了一個人的孤單。
記得有一次我和兩個閨蜜一起去爬山,下山坐纜車的時候遇到了難題,一個纜車里面只能載兩個人,而我們有三個。
三個人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抉擇,我說我膽子大,你們兩個一起吧。
但是看他們兩個說說笑笑的走進纜車,只留自己一個人在原地等下一個車,心里突然間好難過,玻璃心開始作祟,我甚至會想,自己是不是原來一點都不重要,她們也沒那么喜歡我。這種想法一旦產生,便如洪水猛獸般一發不可收拾,并有愈演愈烈之逝。
可是,明明是我自己主動提的自己一個人的啊?或許我是更害怕這個要求被她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提出來。
還有一次和大師兄還有三師弟一起約好出去游玩,他們分別帶了新交的女朋友,而我是孤單一人。
這種感覺很奇怪,明明我是開心的,可是看著他們紛紛去照顧自己的小女朋友,突然間就覺得自己遭到了冷落,感覺到孤單,這中間可能還摻雜著一種“我最好的朋友戀愛了”所帶來的失落。
我知道這樣是不對的,可是壞情緒還是抑制不住的蔓延開來,敏感的大師兄當然察覺到了啊,主動照顧我的情緒。我為自己的小心思感到前所未有的慚愧,我甚至想挖個坑埋了自己算了。
孤單就是這樣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孔不入。
今天我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想要跟大白先森分享,一肚子的興高采烈,對方卻說在忙,都沒有一個多余的字,仿若一盆冷水當頭澆下,我的小宇宙瞬間就爆炸了,可是隔著屏幕又不得發作,只得自己慢慢冷靜。
待他忙完回過頭來問我什么事情的時候,我已失了說的興致,回過去倆字,“沒事”!
看,我們此時此刻處于兩個不同的星球,怎能不孤單。
小朋友問我,姐,要怎樣才會不孤單啊?談一場干柴烈火的戀愛是不是就不會孤單了呢?
孤單就像影子一樣,伴隨我們一生,沒有人是完全為你而生的,能夠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陪伴你;就算有這樣一個人,那么誰又能肯定你們的精神世界又恰好是一致的呢。
與其自怨自艾,拼命找話題在朋友圈、微博刷存在感,不如多讀一本書充實自己的獨處時間;與其為了擺脫孤單談一場并不是十分喜歡的戀愛,不如靜下心來畫上一副水彩畫。
這會讓你與眾不同。
一個同事住在天街附近,卻從未去過天街。我說周末的時候你可以去逛逛,她說一個人逛街好奇怪。從前的我也定是會這樣想的,可是現在我發現一個人也要善待自己啊,而且大家都很忙,誰會去關注你是幾個人逛街。所謂“奇怪”,不過是來自我們心里的結。
來北京三年多的時間,我慢慢的學會了去適應孤單,去享受孤單。
尤其是去年一年在家待產,如果我還像過去一樣害怕孤單,我想日子定會很難熬。
我學會了一個人去看一場電影,一個人來準備一桌燭光晚餐,一個人逛街給自己買一件美美的裙子可以遮住越來越大的肚子,一個人去書店邂逅一本可愛的書、一個有意思的人……日子過得超級爽,把自己也養得肥肥的!
以前超級不能接受的事情,現在卻很享受,我享受這個與自己對話的過程。畢竟能一直陪伴我的只有我自己啊。
前幾天讀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其實一直是拒絕讀這本書的,我不愿去看一個痛失伴侶以及女兒的人是怎樣孤單度過余生的。直到讀完了,心還是會疼。
可是楊絳先生樂觀豁達的精神也感染了我,她在孤單中完成了很多偉大的工作:完成《我們仨》,成立“好讀書獎學金”,翻譯英國詩人蘭德的詩歌《生與死》,健身寫作……
王朔也在《致女兒書》中寫道,你必須只有內心豐富,才能擺脫這些表面的相似。煲湯比寫詩重要,自己的手藝比男人重要,頭發和胸和屁股比臉蛋重要,內心強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讀來很是感動。
我們每個人都生來孤單,但仍要認真享受生活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