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過的最多的錯是什么?
答曰:不聽話。
乍一看這句話一點沒毛病,沒有任何一個父母懷疑過孩子要聽父母話這個邏輯的正確性,自己生的孩子不聽自己的,難道還聽別人的啊。就是這么一句看似天經地義的道理,讓父母毫無顧忌的去要求孩子,去苛責孩子。問題是,孩子是你生的,但你了解他嗎?你知道什么是他最想要的嗎?你知道他真正喜歡的是什么嗎?你知道孩子為什么不開心為什么不聽話嗎。。。。。。一連串的問題下來,估計父母都是一臉蒙蔽,說現在的孩子小心思太多了,父母完全不知道那顆小腦袋里面到底裝了多少個為什么?然后理直氣壯的說,孩子是我生的,難道我會害他啊,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愛他啊,都是為了他好啊。
你為什么對孩子那么苛責?
答曰:因為愛。
沒錯,父母對于孩子的愛,沒有任何質疑的地方,相信絕大多數的父母為了孩子,吃多少苦都愿意,哪怕是要了自己的命,都會心甘情愿。很多時候也正是因為父母的愛,蒙蔽了自己的雙眼,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生命的附庸,而不是生命的個體。孩子一旦離開媽媽的肚子,就成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擁有絕對的生命權利,用自己的方式來生長。在孩子成長的階段,我們父母要做的事情是幫助孩子從依附關系逐漸走向像獨立個體,讓孩子有能力選擇他自己的成長方式,走向屬于他自己的獨立生活。換句簡單的話,父母與孩子之間,是一種合作關系,從最開始的依賴于父母,到最后孩子獨立出去單干。
父母最大的錯誤在于沒有認清與孩子的關系,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產品,孩子就必須無條件聽自己的,而理由就是父母的愛,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愛。因為愛,而付出,很值得贊賞。而父母和孩子產生矛盾的地方也在于此,你不光有愛,你還有期望,你希望你所付出的能收回希望,甚至是高出投資很多倍的收回。所有不愉快的產生,都是父母的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如果愛是無條件,那么就不會希望回報了,人性的弱點就是如此,一面義正言辭的說是愛,一面又窮追猛打的要孩子給出回報。回報的形式多種多樣,成績考好,英語學好,工作找好,嫁人嫁好。。。。。。最后的一切都回歸到出發點,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人生,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成就了孩子,孩子滿足了父母,說到底父母子女是一場合作共贏的關系。
如果父母能夠這樣就想就明了多了,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伙伴,以合作,尊重、理解、誠信、共贏為原則,在成長的階段給予雙方空間和自由,分工合作,一起搭建一個高效有序的平臺,讓健康的機制來運轉它,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會過的輕松很多。
現實的情況是,生活中父母是保姆,學習上父母是老師,孩子永遠是被動的接受,父母辛苦,孩子也不會開心。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其實孩子遠比大人想象的聰明得多,從現在開始把他當成你的合作伙伴,讓他承擔相應的權利和義務,你們的關系會融洽許多。
權利=理解、尊重、認同、放手、、、
義務=家庭勞動、體諒父母、學習任務、課外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