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聽見一些父母說這樣的話:“你要聽爸爸媽媽的話” “我辛辛苦苦生了你” “沒有我們哪來的你”……他們以此作為工具來脅迫那些具有無窮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精靈們為自己所用,走上自己認為理想的,應該的道路。
可是人們應該知道,“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不屬于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任何一個人。
你給了他生命,這是自然成果,甚至是由你自己種下的因而獲得的果。你成為他的父母,這并不是一種恩惠。他是父母結合的果實,不受自己意志所控地降生,在他呱呱墜地哇哇大哭的那一瞬間,你怎么知道,你讓他來到這個人間,他究竟是愿意,還是不愿意?
那么對于你給了他生命這一事,他又何必感激你?
“生物的個體,總免不了老衰和死亡,為繼續生命起見,又有一種本能,便是性欲。
“因性欲才有性交,因有性交才發生苗裔,繼續了生命。所以食欲是保存自己,保存現在生命的事;性欲是保存后裔,保存永久生命的事。飲食并非罪惡,并非不凈;性交也就并非罪惡,并非不凈。
“飲食的結果,養活了自己,對于自己沒有恩;性交的結果,生出子女,對于子女當然也算不了恩。”
——魯迅《我們怎樣做父親》
父母之所以對孩子有恩,更應該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養育鞠躬盡瘁。你造了一個人,你便要對他負責,這個責沒有規定,可以盡得不太全,只要他活下去便可;但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關愛有加,那已經遠遠超過了單純的“負責”。我覺得人類在一個方面是超越了大自然的,那就是“愛”。(當然,這個放在嚴謹的研究上是不值一提的,一個原因就是很多動物身上也有“愛”的表現,但是那究竟是因為腦中思想還是因為種族天性自然表現,就另當別論)
我以為,大自然造出世間萬物,卻只有形體,沒有思想和感情。詩句里的自然有情,是緣了看見它們的那雙眼睛。人有愛,能灌注親情于責任,能對一個人心動,能對一個場景,一首詩流淚。所以,孩子真正應該感激父母的,其實是他們的“愛”。
而愛,是世上最柔軟,也最有力的東西。
孩子不聽話,搗蛋頑皮,這是自然的,因為孩子本身就是未被馴服的天然的精靈,他們剛來塵世不久,不能循規蹈矩。這時候就會有很多父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像孩子施加壓力——“我對你這么好”“我懷胎十月生了你”“我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撫養長大”:所以,“你怎能不聽我的話?”
但是,以賜予生命為利器,對孩子進行情感綁架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打罵都應該占少數,更多的應該是向他表達你的愛。幼年孩子最蠻橫,最不聽話,但是最需要愛;當一個少年進入叛逆期,他所需要的,不是很多大道理——因為我自己知道,雖然我聽了很多大道理,但是我仍然這樣過著我的人生——他需要的,只不過是一個溫暖的指引。
我家在南方,有個弟弟,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我在北方讀大學,一年僅回家兩次,按理說他應該對我記憶不深,但是每次回家跟他相處最好的總是我。在家里的幾個月里,我常在睡前親他的臉頰,而每天早晨起來他總是第一個沖過來擁抱我。我總是夸獎他小小的成就,而我爸媽總是因為一點小錯批評他。久而久之,他只聽我的話,我批評他,指出他的錯誤,他也老實承認,不像對父母那樣的敷衍和叛逆。即便責罵,也應該讓他品嘗到你的責備中那一絲愛的溫情。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他自己的,而你所能給他的,只能是一雙鞋——是的,一雙鞋。你為他付出很多,可是他最終需要的,能夠帶上路的只有你的愛。一雙鞋,不需要剛硬和冰冷,需要的是溫暖和舒適。有了這樣的一雙鞋,他才能在路上走得更遠,更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