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每到考試時,都會和小明說,你這次考試到前三名就給你買XXX。小明很開心,可以得到喜歡的東西,開心的不得了,考試復習也很拼。小明前幾次成績都還不錯,老媽也兌現了承諾。到后來,老媽再用這一招時,發現不怎么靈光了,承諾買的東西越來越貴,小明的學習積極性在逐漸遞減,成績比之前考的還差,這是為什么?
獎勵和懲罰可以有效激勵人,但只是短期內見效。隨著時間推移還有反作用。要是想要持久影響,還需要別的方法,比如第三驅動力(內驅力)。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和第二驅動力。第一驅動力是“生存本能”,比如吃飯喝水去廁所。第二驅動力就是“獎勵和懲罰”。第三驅動力是我們內心渴望做好一件事的欲望,發自內心的熱愛,信念的力量,無關金錢和其它外在條件等。比如各種字幕組,他們做字幕多數是沒有盈利的,全靠對作品發自內心的熱愛和每個人的自發自覺。而且翻譯的作品比很多官方字幕做的還好還生動有趣。
那我們如何去激活自己的“第三驅動力”(內驅力)呢?
1.自主。人類生來選擇“為自己喜歡的事情負責”,要是能決定自己做什么、時間多久、如何開始……我們更容易去做好一件事。不需要外界的監督和管理。
2.專精。有了足夠的自主權限。可是并沒有像預想的那樣擁有內驅力,很可能是因為缺少專精狀態,也就是能全神貫注地投入其中。需要給自己適當的挑戰,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需要讓自己“踮腳尖夠一下”才能完成,那就剛剛好啦。
3.利他。除了以上兩個條件,我們要有明確的目標“初心所在”,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物質利益為導向,而第二種是真心希望他人好,想把事情做好。當從“利他”的角度出發,我們才能長期激發“內驅力”。